对于中小板优等生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长期苦于应对投资者预期管理的苏宁对业绩数据从未有一刻放松。然而,历史最惨季报发布后的第三天,11月5日,苏宁云商涨停。扫清三季报阴霾的是源于苏宁民营银行概念的升级,当天传出消息相关各方已就民营银行试点的有关事宜达成一致。
公开交易信息显示,游资成为推动其涨停的主力多头。国泰君安交易单元以及四家券商营业部在龙虎榜出现。不过卖方抛售力度也不算太弱,特别是卖一席位的海通证券杭州环城西路营业部减持高达1.27亿元,此外还有两家机构席位合计卖出0.56亿元。
今年2月份,苏宁宣布了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并正式更名为苏宁云商,股价却表现平平,一直在6元附近震荡,对于二级市场老说,“去电器化”后的苏宁云商显然并未脱离零售企业的老生常谈。6月份,苏宁宣布实施了线上线下“双线同价”战略,随后股价一路下跌近30%,市场对这一战略似乎也不认可。
8月23日,苏宁宣布已向相关部门申请设立民营银行,并展开基金业务的申报备案工作,计划近期推出相应的基金支付产品与基金电商平台。8月30日,苏宁发公告称,拟与关联方苏宁电器集团共同出资1.2亿元发起设立“苏宁保险销售有限公司”。
这一系列涉足金融的规划显然满足了二级市场的需求,此后,苏宁云商的K线与华谊兄弟、蓝色光标等创业板牛股走势极为相似。苏宁转型的一系列动作充分迎合了二级市场需求。
“我们自己并未深入开展这块业务,市场上对我们有很多误读。”一位苏宁高管也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市场的热情让苏宁始料未及。
曾经中小板业绩“班长”一下成为概念迭出的新公司。估值,价值,时间,不同投资者的心中有不同的苏宁。让市场纠结的是
,对于一家身兼电商、线下零售以及互联网金融及平台概念的企业,如何正确估值。在近期苏宁暴涨的背后,显现的更像是一些私募与游资的操作风格。
在没有看清结论前,苏宁去年7月的定增价仍是二级市场重要的标杆,截至11月7日,12.5元的定增价目前依然套牢着弘毅投资与张近东近20%的亏损。正如一些私募人士所表示,“目前大家都在做短线,目前的位置还是应该看空,之前价格都已经超过弘毅入场的成本。”
弘毅的角色
早在2007年,苏宁就听到了投资人关于苏宁转型互联网电商的建议,然而今天的破釜沉舟在当时却不合时宜。
2007年度苏宁共实现营业总收入401.52亿元,同期增长55%,拥有门店632家,而同期国美电器香港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为424.79亿元,拥有门店达到726家。苏宁的敌人是已经近在眼前的国美,苏宁关心的是门店的数量,开店的速度,全力以赴与国美展开一场军备竞争。
另一方面,苏宁不愿转型更出于对二级市场的顾忌,怕市场认为苏宁转型是因为斗不过国美,怕投资者难以承受转型带来的业绩下滑。
“去年定增完成后,张近东跟投资者机构交流时,曾表示希望大家再给苏宁一年的时间,苏宁会做出一些东西给大家看。”一位参与交流的基金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然而,一年来,绝大多数的买方机构逃离后开始观望。根据苏宁中报,共有16家公募基金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参与调研,大部分发生在年初1月份,它们关心的是公司转型的整体规划,收购红孩子后的整合情况,以及苏宁对未来格局的把握。然后,它们仍在观望。在大半年里,苏宁的十大股东中未出现一只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基金整体持有苏宁电器6.42亿股,持股比例高达11.82%。今年以来,基金整体减持苏宁。今年一季度,基金共减持苏宁电器3.45亿股,二季度再减持1.85亿股。
“大家还没有看清苏宁到底在做什么。”北京一位基金经理总结。
对于苏宁来说,公募基金的撤离与弘毅的进入更像是投资者层面的洗盘,“从关注零售业绩的财务投资者替换为认同互联网发展模式的战略投资者。”一位苏宁高管对理财周报记者解释到,过去苏宁还需要管理投资者预期,让投资者理解苏宁的战略,而现在弘毅方面则怂恿着苏宁加速转型。在投资PPTV的决策中,弘毅方面扮演中重要的角色。
一位苏宁高管告诉记者,弘毅对于苏宁的期许是只要不出现巨亏,亏几个季度可以更好加速苏宁的转型。对于目前苏宁转向的执行效果,弘毅仍不满意。
苏宁可能性
尽管苏宁为自己的“互联网零售”安排了完整的战略计划和盈利模式,但是在外界看来,他们还可以做得更多。
最高的一种呼声是:已经拥有零售、视频、金融布局、拥有移动转移、虚拟运营经验的苏宁,完全有机会成为一家综合化的互联网平台公司,离张近东熟悉的零售行业更远一些。苏宁的竞争对手不止是京东,也可以是阿里、腾讯(406, 4.60, 1.15%, 实时行情)甚至百度(151.09, 3.74,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