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称彻底转型“互联网化的零售企业”;张近东称转型是掌握新工具、获得新能力的学习过程互联网的冲击,已经无处不在。
今年下半年以来,传统零售巨头苏宁频频传出“转型”信号,这个信号,就是拥抱互联网。
9月12日,北京水立方人员爆满,原计划700人的会议规模调至1000人,其中包含800多家供应商。这是苏宁开放平台正式上线暨首场招商大会。
会上,苏宁宣布开放平台“苏宁云台”正式上线,苏宁要彻底转型为“互联网化的零售企业”。过去的一年内,苏宁改了名字为“苏宁云商”,打通了内部架构,统一了线上线下价格,强调“从此不再只是卖电器的门店,将成为卖百货、虚拟商品、服务商品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渠道。”
与此同时,苏宁涉足银行业的声音,不断传出。伴随这些转型的脚步。资本市场给出了积极的回应,苏宁曾经低迷的股价,一路高歌猛进,仅9月就出现了4次涨停。苏宁的市值,重新迈向千亿。
转型,意味着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坎坷丛生。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说,转型是掌握新工具、获得新能力的学习过程,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需要“用时间换空间”。
1 “融入”互联网
苏宁高层对于“转型互联网”的解释是,不转肯定等死,不是竞争对手把你打死,是消费者远离你了。
今年苏宁给人的印象是,一直在“折腾”,全体总动员,苏宁要干什么?
苏宁答,转型。
要转成什么?
苏宁答,我们要做互联网化的零售企业。
如今,苏宁仍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召开开放平台上线大会暨招商大会。从12日到26日,苏宁的主要高管已经连跑10场。
如今对苏宁而言,国美的步步紧逼之势已不再明显,坐拥零售老大位置的苏宁为什么要转型互联网?
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曾说,互联网只是一个转型诱因,但如果我们不融入互联网,肯定会被淘汰。
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于互联网,不转肯定等死,不是竞争对手把你打死,是消费者远离你了,衣食父母没有了。“不转必死,转有可能找死,但是我们首先是在找活路”。
其实,细细想来,苏宁的变化也不奇怪。去年8·15的电商大战言犹在耳,哪里有战火哪里就有利益。
所以要转型。拥有1600家店的苏宁,转型思路是既要进军线上,也要保留线下。张近东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年春季工作部署会议上说,“未来的零售企业是线上线下的完美融合”。
苏宁给自己互联网零售公司的定位取了个名字叫“云商”,意思是未来苏宁将变成“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通俗来讲,就是O2O融合模式。
苏宁的构想是,线下超级店、旗舰店、生活广场等将为消费者提供展示、体验、销售、提货等服务;线上将卖电器、化妆品、日用品、图书等多种品类商品,不仅自己卖,还提供开放平台给别的商户入驻;同时苏宁作为零售服务商将打通线上线下的会员数据、支付、售后、物流等,为线上线下的上游商户、下游用户提供金融、物流、售后等各类服务。
还有一个解读这个新模式的说法是“全渠道+全品类”: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融合的O2O模式,实现苏宁“全渠道”的打通,同时通过发展开放平台,引入优质商家,完成对“全品类”的打造。总之,未来苏宁要成为一个“互联网化的零售企业”。
2 决心与代价
在转型的过程中,苏宁的毛利率面临下滑的挑战。对此,苏宁以可以暂时“无底线”容忍毛利率下滑,来表达转型的决心。
有了规划,怎么转,是个问题。
其实苏宁从2009年就决意转型,此后苏宁决策层几乎每年都对外抛出一个对苏宁未来发展的描述,先是去电器化,后来是“沃尔玛(74.36, -0.26, -0.35%)+亚马逊(316.01, -2.11, -0.66%)”模式,科技苏宁,今年提出云商模式……
有媒体质疑,这些表述实际上还是停留在“形容词”的层面。孙为民回复称,过去的12个月,苏宁决策层思考的重点,就是如何“把这些形容词做实了,做成名词,再从名词做成动词”。
9月12日,盛大的苏宁开放平台招商大会后,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当时去过现场的商户、专家。他们对这场精心准备的大会共同的解读是“决心”。
时间往前推,在开放平台正式亮相之前的几个月,苏宁曾从外到里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大调整。
名字变了。2月20日,苏宁电器正式更名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孙为民对新京报记者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