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感叹“缺电池,猛于缺芯”的同时,也不得不感叹宁德时代们的眼量之长远,谋局之超前。
宁德时代的矿主梦,前几天被泼了盆冷水。
今年9月,宁德时代“截胡”了锂盐龙头企业赣锋锂业对加拿大千禧锂业(Millennial Lithium)的收购,原以为财大气粗的“宁王”提价入局,这笔交易已是囊中之物,没料到最后却被另一家竞标者美洲锂业(Lithium Americas Corp)再次“截胡”了。
几经反转,抢矿大战落幕,对于一向心高气傲的宁德时代来说,在这场“三国杀”里败下阵来,心里着实不好受。不过,资源为王的时代,为了锁定上游,野心勃勃的宁德时代绝不会就此止步。
11月23日,一家名叫宜春时代新能源资源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经营范围包括矿产资源开采以及锂系列产品出口业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宁德时代全资控股。
其实,宁德时代早就盯上了宜春。
今年9月,宁德时代拟在江西宜春投资建设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不超过135亿元。后来,宜春市人民政府网站也发布公告,显示该项目在10月28日将正式奠基。
01、“锂都”争夺战
从今年开始,宜春,这个位于江西西北部的城市,成了大家争相布局的香馍馍。盯上宜春的,远不止宁德时代一家。
我们不妨先来复盘一下。
5月,国轩高科锂电新能源产业项目在宜春开工建设,总投资115亿元,从首次考察到洽谈、从签约到正式开工,只用了123天。
根据A股公司江特电机在今年10月的一份通告,该公司在宜春拥有锂瓷石矿2处采矿权和5处探矿权,在当地合计持有或控制的锂矿资源量高达1亿吨以上,资源储量较大。
另一家公司,就是宁德时代“截胡”加拿大千禧锂业的主角,也就是A股锂业的实力巨鳄赣锋锂业。
早在今年4月,赣锋锂业就与宜春经开区签署了投资协议,基于赣锋锂业在宜春建有的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基地,投资22亿元,在经开区管委会所辖范围内分期投资建设年产7000吨金属锂及锂材项目。
这么多大企业扎堆宜春,并相继公开了分食市场的战略野心,当真算得上“大乱斗”了。这虽然只是一个三线城市,但却是竞争格局的一面镜子。
数据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宜春储藏着世界最大的锂云母矿,氧化锂的可开采量占全国的31%、世界的12%,是当之无愧的“亚洲锂都”。宜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其实是在预料之中。
在全球锂矿争夺剑拔弩张的当下,汽车、材料、电池等行业玩家都在加速抢占有利赛道,大家心里都知道,上游的紧缺供应链条,将成为新一轮回合决定输赢的关键。
有意思的是,就在广州车展拉开帷幕的前几天,哪吒汽车宣布宁德时代将参与该公司的D2轮融资。而哪吒汽车的母公司合众汽车,又是宜春市的参股企业,有业内人士分析,宁德时代此举,与战略维度的“拉拢”宜春不无关联。
有一个细节,也很让人玩味。
我们在文章开头简单回顾了宁德时代“折戟”千禧锂业事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赣锋锂业其实间接持有美洲锂业约12%的股权,且其还派驻了一名董事到美洲锂业,对后者的经营具有重大影响。
现在想来,宁德时代与宜春政府深度绑定,这本质上是拿着大刀直接闯进赣锋锂业的大本营。可以想见,在不不久的将来,宁德时代极有可能在宜春直接上演“复仇”的戏码。
02、矿,成了稀缺资源
如火如荼的电气化转型,虽然意味着更少的石油钻探,但电动汽车的生产仍严重依赖来自地球深处的宝贵资源。制造商们野心勃勃的电气化目标,需要足够的电池来实现,但支撑电池产能的却是大量的锂、钴和其他金属。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的统计,电动汽车电池中最常用的金属和世界上最大的金属生产国如下:
锂:澳大利亚
钴:刚果民主共和国
镍:印度尼西亚
锰:南非
石墨:中国
按照目前的行业现状看,锂离子电池的原料稀有金属大多在非汽车大国生产,就拿锂来说,澳大利亚已占世界生产量的约6成,钴的生产量也被刚果占据近7成的比重。
宁德时代清楚地知道,掌控了矿产,意味着握住锂资源供应与成本控制的“咽喉”。
千禧锂业的“三国杀”,本质上就是迈出国门,抢占锂矿资源的话语权。投资,收购,都是为了供应维稳。
实际上,宁德时代网撒得很大。2018年,宁德时期投资了北美锂业,持股约43%;2019年,宁德时代以5500万澳元收购澳大利亚Pilbara锂矿,拥有对方约8.5%的股权;也是在2019年底,宁德时代持股四川天宜锂业的比例,从之前的15%上升到25%。
好的资源,全球都在争夺。
很多读者已经知道,拜登在上任后对美国汽车制造业提出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转型目标,到了2030年,电动车销量将占比50%。
但是,美国有其致命弱点。
一直以来,这个国家基本上不生产制造电池所需的材料,也没有完备的产业链能力去加工它们。北美作为一个产业整体,一直依赖进口来供应电池等零部件,包括镍、锂、石墨和钴原材料的开采。但是,这些都恰好是中国电池产业链占上风的地方,如宁德时代这样的巨头。
对于当下的美国来说,无法获得足够的钴、锂和其他原材料来支持电池生产,是电动汽车大规模生产的主要障碍,且美国国内的矿山,面临广泛的监管障碍和环境方面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