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家电行业专业人士向记者解释,“空调市场是非常特别的,它的渠道是以专卖店方式为主的,在国美、苏宁里边,
海尔空调的占有率并不比格力和美的低,但是在外面其他的渠道,海尔太弱了。海尔要求零库存,要求现货现款,就是下游
商家先把订单交给海尔,海尔再根据这个订单的量去生产,所以它的库存是非常低的。这有一个优势,在淡季的时候它不会
造成太多的亏损,不会积压太多的货;但是旺季的时候,因为拿到订单再生产,明显它的供货速度就会有一定的滞后。如果
产品突然迎来爆发了,那么没有库存它就没法进行铺货。很多空调的渠道商都是比较反对海尔的这种做法的。你和格力、美
的的空调比没多大优势的话,那我就不代理你的,只做美的、格力的。”
对于青岛海尔而言,家电市场已经达成共识给予10-11倍的估值,估值上变化空间不大,如果业绩没有超预期,股价则
没有上涨动力。“所以只能通过类似于与KKR合作这样的消息来刺激股价。”前述华北家电分析师告诉记者。
重组搁置
“青岛海尔一直没什么大动作,记者接触到的某华南家电研究员还表示,“这次它停牌和KKR的合作,我们刚开始还猜
是重组,可能是集团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因为它之前一直在说这个。”
2011年青岛海尔曾明确了整合资产的方式和时间表,显示了集团将上市公司做强的目标,当时公布包括以下6点:
海尔集团海外白电资产:计划自2011年起,海尔集团用五年时间将海外白色家电业务整合进入公司,主要是集团在海外
的4个控制制造公司。加快公司的业务全球化布局进程。
海尔集团参股的部分白电企业股权转让给公司:集团参股的三菱重工海尔(青岛)空调机有限公司和青岛海尔开利冷冻设
备有限公司以及其他白电企业,集团将力争5年内将其持有相应股权转让给公司,减少少数股东损益。
注入家电上游资产和业务:自2011年起,海尔集团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与公司业务密切相关的家电上游资产和业务—
—包括模具、特钢、新材料等注入公司的工作。促进公司充分利用产业链的协同优势。
减少关联交易:海尔集团支持将海外贸易业务注入公司或公司的控股公司海尔电器,减少出口关联交易;支持公司减少
采购原材料的关联交易,完成后公司关联交易会降低到30%以下。
注入其它家电相关资产:海尔集团考虑自2011年起,用五年时间将白色家电业务外的其它家电相关资产和业务——比如
彩电、家居业务等注入公司。
海尔集团在收购兼并、投资新的家电业务项目时,公司具有优先选择权。
如今2年已经过去,可以看到第1、4、5项还没有完成。
对此,青岛海尔在给记者的回复中表示,“2011年初,为进一步促进青岛海尔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全球家电龙头企业,海
尔集团承诺,将青岛海尔作为旗下家电业务整合平台,自2011年起,在五年内拟通过资产注入、股权重组等多种方式支持青
岛海尔解决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做大做强,2011年6月公司迈出整合第一步,收购海尔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持有的青
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等10家公司股权。本次引入KKR,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海外业务的资产整合是双方战略合作
的重要领域。未来公司将按照承诺内容持续推进相关工作。
“海尔后来其实重组这块一直都没什么动作。”前述华南研究员则认为,“不过集团比较优质的资产也在港股(海尔电
器)、A股(青岛海尔)两家公司里头,剩下的资产注进来其实对股民也未必是一件好事。说实话,比现有的上市公司的资产的
盈利能力差,比如说它的彩电、手机,这些东西装进来会拉低上市公司估值的。”
记者获取的海尔集团2011年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整个海尔集团的总资产达到了691.41亿元。光是长期
股权投资这个领域,海尔集团就投资了65家公司,涉及行业五花八门。相比之下,格力集团旗下只有三大板块业务,分别是
工业、旅游业、房地产业,格局相对清晰。
这一点得到了海尔集团内部人士的认同,“海尔这个企业确实比较奇怪,它在各个战场都有动作,但是可能就是因为产
品线比较长,然后四处出击,铺的面太广,什么都做,多元化太分散,有点浪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