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用电七方面需要的装备和技术【相对落后,亟需开发】
分布式供能与接入(含微网系统)
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燃气轮机发电以及储能等分布式电源;分布式电源和微网的控制和并网接入装置;分布式电源和微网保护装置,防孤岛(主动、被动)装置;微网电能质量监测和治理设备;微网及微网设备监测系统;微网通讯系统等
配电自动化
有源配电网保护与控制设备;配电网广域测量,智能控制设备;故障自愈控制设备;海量数据存储、处理与集成设备(云存储);配变等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配电网智能分析与智能调度(主站);配电的调控一体化支持系统
配电装备
节能配电变压器(非晶合金);各类电力电子(固态开关)【将来更多】、机械开关设备【现在使用】;基于物联网的故障识别、隔离设备;新型在线监测设备;环境、设备状态参数等;电能质量监测和控制设备;DFACTS设备;智能故障电流限流器(固态、超导);控制、调度软件。
用户双向互动
智能电表;户内网络支撑设备;数据管理、用户能效管理系统;智能家电(可平移负荷);电动车充放电设备;电动汽车充放电管理系统;电动汽车充放电与电网控制和调度交互设备。
配用电通讯
智能信息传输设备;光纤、无线、PLC等;智能电网通信网络及通信协议;通信接入网;智能家居通信网络设备;ZIGBEE、四合一插座等;智能电网通信网络的管理系统;手持终端等
配电环节
发展目标:1、建成高效、灵活、合理的配电网络,配电网举办灵活重构、潮流优化能力和可再生能源接纳能力,在发生紧急状况时支撑主网安全稳定运行。2、实现集中/分散储能装置及分布式电源的兼容接入与统一控制。3、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显著提高。4、完成配电自动化系统和配电调控一体化智能技术支持系统的全面建设,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重点工作:1、配电网坚强网架建设、研究制定配电网坚强网架建设的规划,按步骤、分区域实施配电网坚强网架建设。2、智能电网配电环节技术架构体系及技术标准体系研究。3、实用配电自动化系统推广建设,配电自动化技术研究与推广。4、配电调控一体化智能技术支持系统研究与推广。
用电环节
发展目标:1、全面开展智能用电服务,推广应用智能电表。1、构建智能化双向互动体系,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提升用户服务质量,提高供电可靠率。3、推动智能楼宇、智能家电、智能交通等领域技术创新,改变终端用户用能模式,提高用电效率。
重点工作:1、智能用电小区/楼宇建设;2、用户管理与服务互动系统建设;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4、高级计量管理体系建设;5、智能化需求侧管理系统建设;6、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试点建设。
最重要的三个工作基本情况
配电自动化
建设内容:针对不同可靠性需求,采用合理的配电自动化技术配置方案,建设具备系统自愈、用户互动、高效运行、定制电力和分布式电源灵活接入等特征的智能配电网。
进展情况:配电自动化先期实施31个重点一、二线城市改造推广,目前已经完成23个城市的试点招标,其中2011年招标19个,预计今年将进行剩余8个城市招标并在全国推广。
用电信息采集
建设内容: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有效提高电能计量、自动抄表、预付费等业务的自动化程度,为电力用户提供用电信息查询和电费交纳服务,为开展其他增值服务奠定基础。
进展情况:目前已完成36项主要标准。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开始5年内投资600亿完成27个省市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2016年进行下一个轮换周期。
充放电站
建设内容:建设充放电站和充电桩,研究充放电站关键技术,研发接网、监控和计费设备。
进展情况:2012年3月、4月,科技部和工信部两个电动汽车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技术路线进一步明确,纯电动汽车成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重点。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制定了在全国大规模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充电桩的试点计划。至2011年,国网已在北京、苏沪杭、青岛、济南等多个城市建成了243座充换电站和13283个充电桩,南网在广东建成了14座充换电站和2901个充电桩。
十二五完成4000座充换电站。
2、常规产品智能升级举例——智能输变电设备
国家科技部重点科技产业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主要通过863、973、科技支撑计划实施
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