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产业链公司被错杀了吗?
从设备端看,按目前规划,OLED投资将延续到2024年,2024年后的OLED投资力度将有两方面决定,一是MiniLED/MicroLED技术路径的成熟度,二是打印OLED技术路径的成熟度,这两种技术路径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从材料端看,OLED中最核心的有机发光材料的国产化率较低,奥来德董事长轩景泉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内在建6代线全部投产后,有机发光材料市场规模将高达300多亿元,而外资公司垄断了其中90%的份额。
奥来德和瑞联新材在2019年有机发光材料相关的收入分别仅为1.27亿元和2.29亿元。也就是说,即使未来OLED停止投资,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仍能维持OLED材料类公司的成长。
MiniLED围城
与OLED企业“不受待见”相比,显示行业早已摩拳擦掌将资金投向了MiniLED行业。
据界面新闻统计,今年已有超8家企业发布了定增预案拟投资MiniLED行业。其中包括华灿光电(300323.SZ)、瑞丰光电(300241.SZ)、奥拓电子(002587.SZ)、雷曼光电(300162.SZ)、乾照光电(300102.SZ)、洲明科技(300232.SZ)、聚灿光电(300708.SZ)、隆利科技(300752.SZ)等。

数据来源:界面新闻研究部
另一些头部的企业虽然并没有发行定增,但早已切入了MiniLED领域,甚至已经批量出货。
三安光电(600703.SH)已经批量向三星供应MiniLED芯片,京东方则计划今年第四季度量产MiniLED相关产品,TCL华星(000100.SZ)也已经有千级数量灯珠的MiniLED面板在终端产品上应用。
利亚德(300296.SZ)则更进一步,跳过MiniLED直接切入MicroLED。三季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利亚德的Micro LED显示收入达1259.49万元,其中第三季度该产品实现收入901.08万元,环比增长151%,成为利亚德营收构成中的一项重要业绩增量。今年10月底,利亚德集团将与台湾晶电集团合资设立利晶微电子的全球首个MicroLED量产基地已经正式投产。
就像围城一般,有人迫不及待的杀入MiniLED行业,也有人去意已决。
11月7日维信诺(002387.SZ)发布公告宣布拟以506万元将MicroLED相关专利转让给其与成都国资平台共同投资设立的MicroLED项目运营主体成都辰显,目的在于聚焦AMOLED主营业务;11月19日,维信诺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120亿元用于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升级项目;专攻小尺寸AMOLED的研发的和辉光电近期申请在科创板上市,计划募集80亿元用于第六代AMOLED生产线产能扩充项目。深天马A(000050.SZ)则定增募集55.6亿元用于建设第六代LTPS AMOLED生产线二期项目。
从投资规模来看,可以明显的发现,OLED行业投资规模,显著大于MiniLED。
MiniLED 的制约
毋庸置疑,MiniLED是风口,但是要想短时间内完全取代OLED成为行业主流技术,恐怕还有很大的难度。严峻的量产问题中,最大难点之一是巨量转移。
从应用来看,MiniLED又可分为背光和自发光两个方向。自发光技术由于巨量转移的问题,存在量产的瓶颈。
前文提到,MiniLED的核心技术依然沿用的是LED技术。LED技术的核心是在半导体硅基上磊晶,LED磊晶部分结束后,需要将已点亮的LED晶体薄膜不封装直接搬运到驱动背板上。在MiniLED的生产上,需要把数百万甚至数千万颗微米级的LED晶粒正确且有效率的移动到电路基板上。
以一个4K电视为例,需要转移的晶粒就高达2400万颗(以4000x2000xRGB三色计算),即使一次转移1万颗,也需要重复2400次,这种技术叫做巨量转移。巨量转移的目标是使转移良率到99.9999%(俗称的”六个九”),且每颗芯片的精准度必须控制在正负0.5μm以内。
当巨量转移的良率不足时,数千万颗的晶粒的维修量也将是成千上万,与之带来的问题就被称作巨量维修,这一维修成本将在量产过程中将被放大到一个天文数字。
受此影响,MiniLED目前的主流技术是背光技术,但是在显示效果上则需要打个折扣。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MiniLED和MicroLED对OLED的替代将相继发生在电视、电脑到手表最终到手机,这一过程将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上述上市公司数十亿元的投入,短期内恐怕无法真正落实到业绩。不过可以预计,在五年内,MicroLED尚不能在手机市场威胁OLED的地位。但是在电脑、Pad乃至电视方面,OLED的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了。天风证券的郭明祺此前表示,苹果当前正开发6款MiniLED产品,包括12.9英寸iPad Pro与27英寸iMac Pro,14.1英寸MacBook Pro、16英寸MacBook Pro、10.2英寸iPad与7.9英寸iPad mini,部分有望在明年推出。
MiniLED与OLED的战争,即将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