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电动汽车观察家,图片来自“123RF”
【编者按】充换电的这场技术路线之争,有望交由市场竞争来解决。
“充电<换电<烧汽<烧油,充电1公里只要1毛5,换电3毛3,烧汽和烧油要再贵一点。”这是广州一位换电出租车司机给出的使用成本排序。
前几天去广州出差,我们去看了6个充电站,2个换电站,与近10位出租车网约车司机交流,也拜访了4家充电运营商和换电代表奥动新能源,于是有了这篇广州充换电观察。
一、充电篇
1.充电桩:供大于求
当被问到充电方不方便时,与我们交流的电动网约车或者出租车司机朋友都说很方便,而且基本不排队,除了个别场站和时段以外。
同样的问题,广州的几家充电运营商也是如此表态。他们认为目前广州的充电桩数量已经供大于求,可服务的车辆规模远不止现在这些。
今年1月,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广州市2019年新能源智能汽车发展工作情况及2020年工作计划》。文件显示,2019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1万辆,新能源网约车5.6万辆,接入广州市充电设施智能管理平台的运营商达到160家,充电站2768座,充电桩23527个。
广州有这么多网约车公司,也是吓我一跳
“充电市场是被动式的,跟随车的需求增长而增长,广州的充电桩数量已经做到适当超前了。”广州劲桩总经理丘文赞介绍说,“广州的新能源车辆总数是查得到的,但实际在路上跑的无法统计,但肯定要打折扣,而充电桩建下去基本是要投入运营的,1个直流桩一天服务6-8辆车没问题。现在每天有服务10万辆车的能力,但实际每天要充电的车没有那么多。”
对于充电运营商来说,目前的核心客户是出租车、网约车、物流车等运营车辆,刚需、高频、价格敏感是这类客户的典型特征。随着运营车辆的逐渐增加,早期运营商的示范效果,以及对投资充电站回报预期的热炒,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本也越来越高。
“一个车位炒到2000块一个月,你怎么搞?”广东万城万充助理总裁卢永祥在介绍目前广州运营商竞争时,苦笑着说,“本来早期投入的一个站,慢慢养,充电量还不错。别人一看你生意好,立马在旁边建几个站,生意一下子又掉下去了。”
卢永祥说:“广州目前充电服务费一度电在3-5毛之间,有的场站甚至只收1-2毛。有时候大家开玩笑,站里面卖泡面都比你赚得多。”
对于运营司机们来说,除了避开波峰时段的高电价,他们普遍会选择电费+服务费低于1块钱以下的场站充电。
一位开了25年出租车的李叔,上个月刚刚换了广汽Aion S的出租车——他们公司的第一辆。他单班每月份子钱4200元,每月充电费用1500元,社保的5险自己交,每月差不多1500元,再加上每天差不多20元的吃饭费用。李叔说,算下来一个月赚不到多少钱。
大家各算各的账,都有自己的苦衷。
2.除了好地段,更要好体验
“用户用脚来投票,一厢情愿的事情是做不下去的。”这句话来自万城万充的卢永祥。目前万城万充全国拥有七八千辆网约车,自营充电桩4000多个。
2017年万城万充在广州推广电动网约车的时候,发现充电是个大问题,于是提出车桩联动的概念:在投车的同时,开始布局充电桩建设。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是,万城万充一开始就注重充电的体验,要有好的地段,要有专用的车位或者有人管理,来充电要免费停车,还得都是快充。
“建充电站核心是地段和服务,好的地段服务差点都没关系。因为地段具有排他性,你建了别人就只能去旁边。比如像客运站这样的地方,地段不好的地方只能去拼服务。”丘文赞的经验大体相同。竞争压力之下,充电运营商建设运营理念殊途同归。
在充电速度、规模、价格等因素站在一个起跑线时,怎么吸引更多人来充电?有人选择打价格战,有人选择拼服务和体验,这是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博弈策略。
“一开始大家要的是能充就行,然后变成要快充,再然后要便宜,要去大站,要休息室,要更多配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也符合规律。”丘文赞总结说,“所以你看现在有的场站休息室里除了座椅、空调、饮水机、自动贩卖机,甚至还引入洗车、餐饮、按摩椅等服务,由此还引发了一些模式创新。比如充电+停车包月服务,用户晚上把车停到充电站,第二天拿到满电的车,运营商帮你把充电+停车都解决了。”
丘文赞还介绍,为了解决用户充电需要注册多个APP的问题,广州本地的劲桩、万城万充、捷电通3家在充电数据上互联互通,在任意一家的APP上都可以启动另外2家的充电桩。这也是他们自发形成的合作,从竞争到合作,抱团互助共同解决行业问题。这种形式在国内当属首例。
在市场的竞争下,我们拜访的这几家运营商也纷纷表态,目前一方面不断优化和升级已有存量场站,另一方面不再追求盲目扩张,而是追求建设地段和服务更好的场站,以提升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