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视觉最早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通过机器视觉的自动识别功能,许多流水线上具有高度重复性的检测都可以依靠机器视觉系统设备完成,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精度。
机器视觉是一个相当新且发展十分迅速的研究领域。在国外,机器视觉的应用普及主要体现在半导体及电子行业,其中大概40%-50%都集中在半导体行业。诸如电路板印刷、电子封装、SMT表面贴装、电子电路焊接等,均需要使用机器视觉系统技术。机器视觉系统还在质量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其产品在应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中国,以上行业本身就属于新兴的领域。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起步较晚,行业集中度较高,部分经销商开始以代理为主转向大力推广自主品牌的产品,行业分布、渠道分销与成熟的自动化产品都有明显差异。整个中国的机器视觉市场相较成熟的自动化产品应用水平偏低,市场远未饱和。
伴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我国配套基础建设的完善,技术、资金的积累,各行各业对采用图像和机器视觉技术的工业自动化、智能化需求开始广泛出现,国内有关大专院校、研究所和企业近几年也在图像和机器视觉技术领域进行了积极思索和大胆的尝试,逐步开始了工业现场的应用。
机器视觉随着技术的革新及行业的需求,成为逐渐崛起的新兴行业。而随着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国的转移,中国机器视觉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厂商关注的焦点。据预测,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到2015年将达200亿元。
7、伺服系统100亿
代交流伺服系统,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化的转变,数字控制环已经无处不在,结合市场需求的变化,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值得我们重视。
数字伺服以其:高效率化、直接驱动、通用化、智能化,网络化和模块化等优点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体验。将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技术、甚至无线网络技术集成到伺服驱动器当中,已经成为欧洲和美国厂商的常用做法,国内企业也正在跟进发展步伐,把一些外国领先的技术引进到国内来,并根据企业特色进行创新研发。
很多有远识的国产厂商正加大研发力度提升其产品的性能,进而扩大其品牌的号召力,国产伺服厂商改变进口垄断格局将指日可待。由此预测,未来五年,我国伺服系统行业受益于产业升级的影响,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至2015年,我国伺服系统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亿元,其中,国产伺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40%左右。
8、3D打印百亿元
记者近日从工信部有关人士处获悉,目前《国家增材制造发展推进计划(2014-2020年)》(征求意见稿)已初步制订完成,年内将会出台。
国家对3D打印的发展目标包括:到2017年初步建立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技术创新体系,培育5至10家年产值超过5亿元、具有较强研发和应用能力的增材制造企业;并在全国形成一批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在政策措施上,国家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并支持3D打印企业境内外上市、发行非金融企业债等融资工具。
电动工具橡胶金属减震器柴油发电机组IGBTDR设备微孔曝气器连接器接线端子轴承保持器小型风电供水设备曝气设备净水设备在3D打印的重点发展方向上,征求意见稿拟定了五大方向:一是金属材料增材制造,包括针对航空航天,核电、能源等机械零部件直接制造需求,研制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金属材料;二是非金属材料增材制造;三是医用材料增材制造,例如针对牙齿、假肢、手术导板、手术辅助器械等方面需求,开发医用外部矫形器械专用材料等;四是设计及工艺软件;五是增材制造装备关键零部件。
据了解,3D打印的巨大市场前景也吸引着众多企业。目前仅在国内资本市场上,涉足3D打印的上市公司数量也多达二、三十家。而据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数据,2013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约4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约达20亿人民币。也有机构乐观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大陆3D打印市场每年将至少以1 倍以上的速度成长,规模或将达到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