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
更多网民则能为谷歌带来更多收入。目前,谷歌在线广告收入占其年收入的50%以上。
事实上,有外媒在今年5月报道称,谷歌将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东南亚协助建设无线网络,其中包括使用高空通信平台(比如
特殊气球、软式小型飞船)来传输信号,同时还将向这些地区输出低价手机。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热气球网络”发射的无线信号所经过的频谱无需授权,因此谷歌也无需面对繁杂的申请流程和监管程
序。
技术挑战
其实,利用天空提供无线网络服务并非谷歌首创,美国国内类似的尝试并不少见。但从没有一家公司有谷歌这样的商业动力
和实力保证。
此前有建议称,可在高空建立一个固定的平台,与相应地面进行锁定,从而确保互联网信号的提供。但谷歌拒绝了这一想法
,认为固定的平台必须要与自然界的风力抗争,设备也将因此巨大而昂贵。
但自由飘动的热气球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尽管平流层的气流相对稳定,但仍无法确保气球不会“乱跑”。
“我们不希望热气球随风而走,我们希望它能待在需要网络服务的地方。”德沃尔表示,“因此,你必须控制热气球在平流
层中上上下下地进行位置微调,以适应合适的风向。”
德沃尔把气球位置的细微调整,比作芭蕾舞演员依靠脚尖灵活移动的场景,借此说明此举需要非常精确的计算机技术。
而外界关心的另两个问题,包括会否影响飞机飞行,以及万一气球失灵砸向地面会否造成人员伤亡。
“这些热气球装有闪光标识与雷达反射器,因此不会对执行飞行任务的飞机造成影响。”德沃尔说,“当然,由于热气球高
高飘浮在空中,地面的人们也不用担心其突然坠落。即使有突发情况,热气球自身配有降落伞,会安全降落至地面。”
尽管看似万无一失,业界对此仍有疑问。项立刚就对记者表示,谷歌热气球上网听起来新奇有趣,但目前的条件是否现实仍
不好说。
项立刚说,无线网络需要路由器传输信号,目前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光缆实现,此外还有成本高昂的卫星连接和传输速度较慢
的微波传输,挂在天上的气球如何高效率地保证网络信号的持续性,是谷歌气球面临的一大考验,而另一个考验则在于如何
保证持续不断的电力供应。
市场研究公司Rysavy Research无线专家莱赛维(Peter Rysavy)则表示:“在覆盖地域如此之广的情况下,你没办法向每名用
户提供足够的带宽。起码在美国,这种技术除了乡村地区以外,并无多大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