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算法
面向对象的功能模块主要用于指定用户功能的属性。通过创建具有完整参数功能的功能模块,用户可以开发并对控制策略实现精准调整,无需重新设计控制功能,所有必需的功能都经过备案可选。应用工程师仅需将模块集成到所需的控制配置中即可,十分容易。无需编程的自动备案控制器配置使DCS体系结构对于工程师的使用和故障排查来说十分高效。
让我们以一个常用的过程控制功能PID模块为例。使用DCS全球数据模型,可以通过配置界面获得PID功能模块的全部信息,此界面的各种算法已经通过验证,可以按需选择。HMI中的报警、趋势分析和历史数据功能所需的参数可以在一个站点轻松完成获取和配置,无需再对HMI配置进行更改。
应用软件
在一套自动化系统20~30年的服役期内,考虑用户需要对系统进行扩展、更改或者为系统增加新技术的频次是很重要的。
“如果系统控制功能和作业环境整合在一起,那么支撑过程工厂运转的90%的功能都可以标准化。”
对于DIY系统来说,要想找到工厂运行所需的所有应用程序,只需要翻翻PLC和HMI供应商的选型手册然后下订单即可,随后就可以获得授权、DVD安装盘、下载内容和其他一系列有用的资料。但是,如果只需要选择一种型号代码就可以立即收到所需的整套系统岂不是更加便利么?一个授权文件可以用于所有支撑过程工厂运行的控件、数据备份、趋势分析对象、业务集成软件和工厂运行中所需要的图形。DCS体系结构能够确保所有的控制应用程序都被正确加载,版本正确且经过兼容性测试。
数据管理
当DIY的DCS系统被拼凑起来后,各种不同的数据模型将会产生多种代表同样信息的数据。当这些个体被组装成一个系统之后,这些不同种类的数据模型必须同步并且受到维护,对于应用工程师和系统管理员来说,完成这项工作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而对于DCS体系结构来说,通用的数据模型能覆盖整套系统。因此,一个数据源可以为系统任何位置的任何一个应用程序或者服务提供数据。这个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数据库的数量,而在于单一的数据模型,不管数据组件在何处,它都可以被体系下的任何一个组件所使用,而且数据组件无需复制。综合的数据模型并不一定意味着仅使用一个数据库,但是它肯定意味着对于任何数据组件来说都具有同一个去处。
批量自动化
DCS体系结构的综合特性长久以来一直是批量自动化工程的上佳之选。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自动化,批量要求在相位、单位、配方、公式和其他要素上做到精细的配合。即使经典DCS体系结构在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时也面临着不小挑战,因为批量环境中的组件实在过于多样化。正是基于此种原因,很多批量自动化工程都选择将多种解决方案混合成一种解决方案。
不管怎样,批量数据模型已经不像从前那样令人心生畏惧了,批量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各种不同的信息现在使用单一的DCS数据模型就可以采集完成。例如,批量管理和执行所需的所有组件都运行于过程控制器上,或者在要求耐用性的场合这些组件都运行于冗余控制器上。这意味着没必要非得使用一台PC作为批量服务器。因为所有的批量组件都运行于控制器上,批量执行更加快速,循环时间得以缩短,产量提升。而且,对于各种报警、安保和显示功能,操作人员只需要学习一种作业环境即可,误操作的可能性也更低。从工程和维护的观点来看,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仅需学习并支持一种工具即可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事半功倍。
开放式连通性
今天的过程工厂很少选择单一品牌的控制器。这就是为什么经典DCS体系结构也能够将第三方设备以同样的数据模型引入的原因。这意味着操作人员能够以一种统一的风格浏览来自于不同厂家的控制器的信息。
控制解决方案是否能够将企业解决方案无缝融入控制层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方面。因为信息富集型应用通常都是如需则急需,所以对制造执行系统(MES)、资产管理系统、报表软件、统计过程控制(SPC)、停机跟踪或者其他企业层解决方案进行提前考虑是很重要的。
仿真技术
控制策略在应用到实际的过程之前必须经过彻底的“排查”。由于过程控制关注可重复性,所以能够将控制策略直接运行于仿真环境而无需更改,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过程控制中的计时是很必要的,仿真器必须能够可靠地重现过程执行的计时。
“由于过程控制关注可重复性,所以能够将控制策略直接运行于仿真环境而无需更改,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
基于此种原因,DCS供应商都提供先进的仿真器技术,在工厂整个生命周期内帮助改善性能。有多种仿真选择,从离线的稳态设计仿真、控制核查和操作员培训到在线控制和优化、性能监控和作业计划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