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的合资、外资车企也会选择采购新能源汽车积分的方式来满足政府要求。但与其给竞争对手送钱,还不如自己亏着卖,起码还能捞个好名声。因此,合资企业的新能源乘用车,无疑会大量增加供给。
其次,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供应方新增一个大玩家,那就是特斯拉。根据环评信息等估计,2020年特斯拉上海工厂产量预计在10万辆。
第三,还有不少新造车势力在2020年计划达产或者产量爬升,部分此前在新能源汽车上并未发力的传统自主品牌,也将新增不少产能。
产能当然不意味着实际供给,但初略计算,实际新增新能源汽车供给也会有三四十万辆。相对于微增长的需求,我们认为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供大于求的局面会更加严重。
3.建议车企:比照真实需求,发挥强项
供过于求严重程度加大的情况下,新能源乘用车竞争压力无疑更大,特别是价格压力。价格压力又将倒逼降低成本,对于规模小的企业来说,更加困难。基于此,我们给车企的建议有以下几条。
(1)避免供需错配
本来真实需求就增长有限,如果还瞄得不准,自然是雪上加霜,因此要避免供需错配。
此前的新能源车型,大多对标补贴政策技术指标,一年一调,充分多吃补贴。但是,如此设计出来的车型未必是市场需要的。比如,长里程高比能量车型很多。但是,高端私人消费需求毕竟还是很小的,而且是多数车企的品牌、服务所无法支撑的。
A级长续航里程车型也很多,但是A级车的需求,除了北京这样的限购城市,多数是作为营运车辆。 营运类车辆第一需求确实是续航里程充足,但同样重视充电速度、运营寿命,还有营销上的配套服务,包括金融、充电、维保等。
(2)扬长避短
网约车、出租车、高端出行、短途代步几项需求,是真实而可持续的,对应的车型也不一样。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能力禀赋,能做好的产品也不多。 对此,工商联汽车商会会长、新能源汽车分会会长李金勇给出过很好的建议。
“适合做‘蔚来’的就做‘蔚来’;适合做网约车的就做网约车;适合做A00级小车,也就是大众国民级车的,你就做这个车。”而且,“应该把你的长板做极致。” 他认为,对于传统自主品牌,适合做网约车和国民车,比如奇瑞、江淮、北汽、长城。“有传统造车基因的企业,配套体系完善,质量应该没问题,把成本控制好,做出一个爆款国民车,你就做成了。” 新造车势力当中,有的带着互联网和自动驾驶的基因,可以往高端走;有的是新造车势力其实是老势力造车,就很难往上做。“如果你上不去,那你就下来,下到国民车里边去。”
(3)做长期主义者
不过,以上建议,对于有长期规划的新能源车企,实属多余,它们应当早就做好了准备。还需为2020做重大调整的车企,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2019年下半年的销量,可以说是无补贴时代预演,预演结果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接受度不足,但电动化趋势不必怀疑,因为像欧洲、美国、日本,同样也在大张旗鼓推进。
车企的主要任务是,首先,降本增效,加速实现电动汽车和燃油车的购买平价;其次,根据自身优势,重新靶向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目标,并且打造电动汽车的营销方法;再次,电动汽车可能会一直比燃油车贵一点,因此必须增加新体验,创造不同于燃油车的电动汽车新价值。
(敬请关注微信订阅号:dzbyq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