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针对有关苹果公司将推出智能手表“iWatch”的传闻,美国科技博客ReadWrite撰稿人布莱恩·福特(Brian Ford)近日撰文指出
,如果传言属实,那么苹果公司可以借助强大的品牌效应和开发者的踊跃参与,打造一个融合了iPhone、iPad、Apple TV和智能手表等
产品的完整硬件生态链,最终成为主宰这一市场的大赢家。
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iWatch智能手表传闻
目前,业界盛传苹果公司将推出一款可戴在手腕上的“迷你”计算设备。假设这些传言属实,真正的极客或许会对此深恶痛绝,因为
它不能从事他们期待此类产品所应该完成的许多任务。
一些热门科技博客也会对这种怀疑推波助澜,对苹果公司的最新设备冷嘲热讽,特别是与它们期待这些产品所应掀起的热潮相比。这
些报道会称,苹果将注定再次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蒂姆·库克(Tim Cook)将遭到驱逐,埃迪·库伊(Eddy Cue)也将黯然神伤。
我认为,我们应该无视上述这些说法。实际上,如果苹果公司真的发布智能手表,它仍有望成为一款重磅产品。在篮球场上,强悍的
防守队员要想证明自己的存在,就要努力改变进攻队员的节奏,令其屡屡投球不中;在科技行业,传闻中的苹果产品只要问世,就足以
改变某个产品类别,引发媒体争相报道。
没人清楚苹果公司智能手表的具体模样,也没人清楚它的具体功能,甚至不敢肯定苹果公司是否会发布这样的产品。毕竟,我们正处
于一个“听风就是雨”行业,往往基于“业内知情人士”以及一项外泄的专利申请,就做出各种听上去十分可靠的猜测。
在iPhone发布以前,类似传言就浮出水面,业内人士和竞争对手纷纷将此当作笑料。以Palm CEO艾德·克里冈(Ed Colligan)为例,他
就认为这种传言并不可信:“多年来,我们始终在探寻打造一款功能突出的手机产品的办法,但始终未能如愿。PC厂商的尝试也会是徒
劳的。他们不会涉足这个领域。”
竞争对手的回应
然而,六年以后,竞争对手不再对苹果公司说三道四了,至少在公开场合不会。相反,他们也开始仿效苹果公司的做法推出一些产品
,但这些产品往往是不成熟的。例如,针对苹果公司开发智能手表的传言,三星移动业务执行副总裁李永熙(Lee Young Hee)在接受彭
博社采访时称:“我们很早以前就准备推出手表产品。我们准备面向未来开发一系列产品,而手表只是其中之一。”
三星不得不有所行动,外界长期以来批评三星的研发部门就设在库珀蒂诺(暗指只知抄袭苹果公司设计)。因此,面对业界传闻,这家韩
国企业马上回应,在苹果公司官方发布之前,该公司就已经在开发智能手表了:“我们没有抄袭苹果公司设计,我们在一年多前就在开
发类似产品!”
再来看一看微软的反应。有报道称,“据供应链高管透露,微软正在开发支持触控功能的手表设备,可能同苹果公司等竞争对手一样,
正在开发新类型的计算产品。”微软也不得不做出回应,否则,恰恰说明他们在移动市场已经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而且也无法承受被
对手再次甩在身后的后果。
谷歌的回应方式则略有不同——申请了一项智能手表专利。文件显示,谷歌的智能手表包括表带、基座和“弹开式”组件。基座可以
连在表带上,由处理器、无线发射器、触控用户界面和外壳等组成。无线发射器经过调整,可与无线网络连接,而用户界面则可以在用
户和智能手表之间架起桥梁,实现二者的互动。“弹开式”组件可以在两种模式之间切换:一种是将基座暴露在外的开放模式,一种是
盖住基座的封闭模式。当它处于封闭模式时,一块内部显示屏就会被盖住,一旦处于开放模式时,内部显示屏又会露出来。
在这个领域,相比微软、三星和苹果公司,谷歌占据着更为有利的地位,毕竟它已经展示了先进的可穿戴技术——谷歌眼镜。不过,
谷歌远远不能保证其眼镜产品获得成功,所以将智能手表作为“备胎”,显然是明智之举。
依旧我行我素
所以,随着“iWatch”的传闻日渐升温,还有谁至今认为微软、三星等公司推智能手表只是巧合?显而易见,在各种有关iWatch传闻
和猜测的刺激下,苹果公司的竞争对手不得不采取行动了。他们不敢再像过去那样盲目自信,否则的话,恐怕会重蹈Palm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