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研究确定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决定安排22亿元支持推广节能灯和LED灯。而在去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提出5年之后中国将基本淘汰白炽灯,据估算,取代白炽灯形成的市场规模将高达几千亿元,作为最好的替代品,LED照明产业五年内有望翻两番。
整个产业和市场的发展呈现“牛市”,对于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泉州光电行业来说,这意味着又一个发力的机会。泉州目前有光电企业200多家,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但企业规模较小,还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不利于泉州光电企业在未来这一轮市场争夺战中抢占有利位置。5月28日,泉州市光电行业协会正式成立,100多家企业形成了一股凝聚力,成为泉州光电行业改变现状、实现突破升级的契机。
其实,经过近两三年的爆发式发展,以及一些有实力的传统企业纷纷转入光电行业,泉州光电行业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有创新能力和有市场创新思维的企业。而泉州的光电企业也都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不论是在光电协会的组建上,还是之前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都反映了泉州光电企业希望抱团发展,共同开拓市场的愿望。
抱团发展、相互合作的基础便是互相了解、信息共享,而这也正是泉州光电企业目前最缺少的东西。本次活动,在展示泉州光电产业迅猛发展势头的同时,也展现优秀企业的创新技术和创新思维,构建一个信息平台,同时也让民众更加了解LED产业和相关应用,为泉州LED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企业巡展
No.1晶莹高科: 用投资概念推广照明改造
刚刚结束了为期十天的美国考察之行,泉州市晶莹高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良溪时差都没调整好,便马不停蹄地与几家同行共同商议进一步推广传统产业节能照明的事宜。“由于在监控设施上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美国很多地方的商场和企业夜间都不关灯,从进一步节能上考虑,市场是非常广阔的,不过美国人的节能观念还不是非常强,推行起来估计还需要不短的时间。”在有感于美国市场的潜力后,黄良溪同时也更加明白,近在咫尺的泉州节能照明改造市场,对本地光电企业来说其实是更好的机会。
“对于泉州很多传统生产企业来说,用电成本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通过节能照明改造降低成本,是一笔很容易算清楚的账。”黄良溪说,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要转变企业的思维,让他们弄明白为什么原本用得好好的灯,却要再投入一笔钱去全部换成LED的。黄良溪说,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以把照明节能改造想象成是通讯运营商的存话费送手机一样,一次性投入的钱,可以每个月通过节省下来的电费回收,两年左右回收成本后,改造的灯具也就算是白送的了;作为用电量大的大企业,要把节能照明改造当成一种投资,“一次性投入五十万、一百万,一年内就能通过节省电费收回成本,接下来就开始创造效益,现在有哪一种投资能这么快有回报的?”
为了让传统企业对节能照明改造有更直观的了解,晶莹高科还在着手做一个数据库,通过已经改造过的企业,一段时间以来的用电对比,来体现节能照明改造的成本回收速度。“我们最终要做到,只要企业提供每个月的用电时间、用电量和当地电价,我们就能帮他们做出一套改造方案和预期的节能效果。”
作为泉州市LED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节能照明项目改造中心的牵头单位,黄良溪也明白光靠晶莹一家企业没办法将市场做大,需要通过泉州的光电企业共同努力,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先不计成本地为一些企业进行改造,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整体氛围,才能让节能照明改造理念为泉州广泛的传统企业所接受。
No.2春光照明:联合高校研发开辟新市场
在与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共同研发了几个月后,泉州市春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体化筒灯这个月即将面世了,对于这个新产品,公司总经理潘一鸣充满了期待。“现在整个LED产业同质化竞争的情况还是蛮严重的,一看室内照明的前景好,很多传统企业都转行来做照明,行业里一些原本做封装、做显示屏的企业也转做照明,而在室内照明上又都在做球泡灯。”
球泡灯是室内照明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照明灯,潘一鸣也曾经认定了这一方向,去年年底联合厦门大学推出了拥有自主专利的球泡灯产品,但仅仅过了半年,他就发现这一条路是越走越挤了。“这个市场份额是非常大,现在确实大家也都能做能盈利,但一旦传统大企业转入开始发力时,在资金和渠道上,我们根本无法跟他们抗衡。”现在这个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潘一鸣也在思索着应对的办法,最后他锁定了另一种室内照明常用的灯种——筒灯。
“现在家庭装修、酒店、商场几乎都会用到筒灯,整个市场还是很大的。”但是目前泉州也有几家企业在做筒灯产品,如何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呢?潘一鸣先找来别人的产品研究对比,甚至特意去住在安装了LED筒灯的酒店,研究他们在安装和使用上是不是存在问题。在做了充分的分析后,潘一鸣再和公司与厦大共建的技术研发中心的几名博士探讨,最后决定在光源和电源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