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屋建瓴的战略抉择。国家有关《规划》中明确提出,争取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一心想促使电动汽车尽快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在电动车发展中却遇到了制约因素:
(一)节能环保应该是发展电动汽车的目的,然而发展电动汽车却达不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国内外的专家们尖锐地提出了理由:其一,电动汽车能量转换过程中,首先是燃烧燃料,达到发电,再把发出的电输送到指定地点用于充电,充电通过逆变再输出,输出的效率要比内燃机输出的步骤要多,而内燃机只需要燃料燃烧产生出热能,再由热能转化为动能,其步骤比电动汽车要少,中间传递的环节少,效率更高。因此,电动汽车无法达到节能效果。其二,就环保而言,电动汽车虽然在运行中碳排放量小,但发电过程中形成的污染,加上电池材料的制作、生产以及废弃电池造成的污染,甚至比传统汽车造成的污染更大,难以达到环保的作用。
(二)安全、经济适用应该是市场对电动汽车的要求,可是电动汽车却难以满足人们对安全、经济、适用的要求。
新能源汽车要保持不低于传统燃油汽车的续程能力,必须要有高能量的电池,而高能量电池不仅对其技术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材料的要求十分苛刻,这样势必引起生产成本上升,让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同时,高能量供能电池,对智能管理系统要求高,不但成本会高,且相当于一个炸药桶,在运行中控制系统诸多不确定因素有可能造成失控,犹如脱笼的猛虎,难以驾驭,是重大的安全事故隐患。另外,新能源汽车不像燃油汽车那样,历经百年使用,技术比较成熟,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已经适应,要在短期内改变这一传统的使用模式和消费习惯很难。
因此,电动车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围绕解决发展的制约因素,抓住引领市场发展趋势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产品的核心技术,进行命题,定向攻关,对产业规划进行顶层设计。
纵观西方科技大国发展科技产业的成功模式,主要是抓住引领市场发展趋势,通过掌控和采用前沿新兴技术,创造引领潮流的经济适用产品,来吸引和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达到对其产品的追捧。形成掌控产业分工和利润分配主导权的微笑曲线产业经济理论。
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的特点,制定具有自身特色,能够达到国家战略目的,满足市场需求的科技产业发展方案。我和鸿源团队结合企业运行的五项要素进行巧妙组织和产业规划,提出了以引领市场发展趋势的导向,以掌控和支撑产业发展核心技术为基础的“五个组织”产业规划方案:
(一)技术组织
为了克服技术瓶颈,对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相关技术成果进行跟踪,评估、互动、整合、然后进行二次自主研发,定向攻关,建立核心技术专利门槛,工艺诀窍,形成完整的创新科技产业化技术方案。
1、在动力电池方面:对动力电池的贮能、正负极、隔膜材料配方组合和制作工艺进行技术突破,既要满足续行能力的需要,同时又要兼顾我国相关矿藏资源储备供应能否满足规模化生产的要求,以防止出现因技术突破而在材料上受制于人的局面,保障产业发展规模化、市场化需要。
2、在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系统方面:采用互联网、北斗定位和信息电子类智能化管理等技术,达到用新技术来生产引领市场需要的产品。
3、在充电方面:根据不同车型用途和特点,在满足其续行能力的前提下,对电池组采用统一规格,便于互换的技术标准,实行车电分离,更换电池组,解决充电的瓶颈技术。
4、在用电取向上:考虑我国峰电不足,谷电有余的现状,通过智能电网,采用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和电网、耗能和谷电相结合,为动力电池充电,以达到低成本运行的目的。
5、在车用动力电机方面,探索采用高效光电磁动力机取代车用电机,通过这一成果突破和应用,实现新能源汽车在节能环保,安全经济适用等方向的目标。
(二)资金组织。
建立中国特色,又能高度融入国际资本市场的资金组织体系。考虑传统的汽车制造商、燃油和电力供应商的经营现状和作用,通过转换其获利方式,调动和激发他们参与电动汽车发展的积极性,并以他们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吸纳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构建不同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资金组织体系,形成巨大的投资势能,来推动和促进产业的发展。
(三)市场组织。
以引领市场发展趋势为导向,推出适合市场消费潮流的产品,打造品牌效应,抢占高端市场,构建一个适应人们消费理念,贴近人们传统消费习惯的市场营销和运行体系。针对我国多元化、多层次的巨大市场,适时推出既有满足普通消费者作为代步的工具,又有彰显身份具有个性特色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层面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