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而言,有色金属行业的定价权结构总是上游强于下游。但是,在我国的电线电缆行业,这一规则被打破,电线电缆行业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夹心层”。
定价权的丧失。由于我国电线电缆的用户,绝大部分集中于垄断行业和大型工程,如电力、通信、铁路等,市场严重失衡,根本无法维护市场交易的公平性和利益分配的合理性,电线电缆行业在定价权的形成上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
行业内系统风险较大。由于下游企业的强大压力,各种风险-收益分配过于偏向国家垄断行业。在整个行业内,买方表现由于其特殊地位变得格外强势,这不仅体现在价格上,还体现在一些商业信用上。下游用户强势的条款、限制、最低中标价、赊销等,增加了行业内整体的信用风险,使得行业集中化和规模化形成阻力重重。
市场竞争无序。线缆企业的同质化竞争异常激烈,这与线缆技术、生产方式的同质化有着密切联系。在相当多的制造业企业中,每年利润的5%以上会用于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但是这类情形在线缆企业的圈子当中少之又少。线缆企业盲目跟风扩大产能,造成了大量的重复投资,加剧了市场恶性竞争,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而高端产品的市场却供不应求。
除了产业链自身因素之外,线缆企业面临的外部阻力更是不容小觑。其中成本因素、宏观因素占据主流,加之市场引导机制的不健全,使产业缺乏适合转型的土壤。
成本因素压缩行业利润。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的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80%以上,其主要成本支出集中在铜和铝两大金属。鉴于这个行业弱势的定价权,通常原材料价格每上涨5%,则产品的毛利则减少4%。美国电线电缆行业原材料占总成本仅有69%,日本则更低,达到了70%左右。
人民币走强压缩出口规模。和中国传统的出口加工型企业类似,电线电缆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按照国标生产的标准化产品在过去一段时间长期依赖出口,主要供应欧美国家及其他主要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人民币兑美元不断走强,我国线缆出口业面临重创。当然,这也与外贸加工型企业历史上并不重视外汇市场风险管理直接有关。
缺乏合理的市场引导机制。政府主管部门在线缆产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缺乏较为系统的考虑。过去近十年间,线缆行业的政策偏重于引进新项目投资,强调发展规模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税收增长,推动了各地线缆企业的盲目发展。而政策对于线缆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扶持力度远远不足,对培育产业长期竞争能力的软环境还需要有所加强。
作为精铜消费的主要去向,线缆行业的发展瓶颈严格制约了铜价继续上升的空间,同时也使得精铜消费进一步步入漫长的调整周期。中国目前已经度过了纯粹依靠投资增速和产能复制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的时期。下一个经济周期的增长点,恐怕远非复制以前的发展模式所能达到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和非洲诸国,尽管想象空间无比巨大,若要落实到大量投资和产能扩张,恐怕尚需一段不短的时日。
中国精铜消费的下游行业,其产业发展方式需要时间来转变,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中短期内仍无可能有大规模的产能扩张。这两大因素共同决定了,未来较长时期内铜价维持低迷将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