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多晶硅等光伏产业污染并不小,而且上游的硅料和硅锭生产也在很长的时间内依靠国外的技术,在技术领域缺乏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我国光伏产业排前五名企业的产品几乎90%以上都是用于出口,属于典型的“两头在外”特点,因此缺乏价格制定权。
这直接导致很容易受到国外因素影响,以国内最大的光伏制造企业尚德为例,现有情况显示,美国对中国光伏“双反”中损失最大可能是无锡尚德太阳能,将被征收的反倾销税率为31.22%,略高于天合光能的31.14%。
光伏作为江苏全省经济特征下的一个缩影,江苏新兴产业尤其是新能源“外向型”的“两头在外”特征明显,尤其是出口依存度较高。
根据南京海关提供的数据,2010年江苏规模以上新兴产业实现出口交货值6695.7亿元,同比增长32.4%,较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6.7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2.8%。
如今,以光伏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过高的外贸依存度,成为了近半年来影响江苏外贸进出口的最大因素,出口第三位的太阳能电池下降39.2%。
不仅仅是江苏,国内各地区对光伏这个新兴产业趋之若鹜。
记者查阅公共资料发现,全国各省市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部分重点发展领域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至少已有17个省市将光伏产业作为支柱型产业,20个省市提出要打造新能源基地,部分地区甚至提出了打造上千亿、上万亿新能源产业的规划。
在江苏的13个地级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均有涉及光伏产业的企业,且地方都给予了重点扶持。
田因此指出,新兴产业能够在国际市场获得较大份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仍然是利用了国内低成本劳动力和环境容量,以出口导向为主,“走的仍是IT产业的老路,光伏应用端始终未向全社会推广。”
田亦指出,当下光伏产业在面临“双反”时,江苏虽然拥有上下游的巨头企业,但省级政府层面没有太多的办法去应对国际上尤其是来自美国和韩国的压力,“省级层面尤其是商务部门说不上话,在外向型经济高度发展的江苏,是一个值得警惕和关注的现象。”
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大跃进缩影?
江苏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起源于无锡,而无锡的光伏产业发端于尚德。
事实上,尚德太阳能自在无锡崛起,就成为地方政府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成功典型和样本,塑造了一个近乎神奇的故事,而其发展和壮大史亦反过来证明了地方政府的成功。
时至今日,南京市一位领导对记者谈起时仍对当初“放走施正荣”而懊悔不已,指责当初的领导缺乏战略性眼光和胆策。
也因为此,无锡尚德成为江苏发展各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榜样,也使得江苏成为国内最早启动并大规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省份之一。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意味着中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战略的正式确立。
江苏较早意识到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抓得早、规模大”成为2012年1-4月江苏经济总量保持近10%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截至2010年年底,江苏新兴产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33.7%,其中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年及以上)新兴产业企业7870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12.3%;资产、产值、利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5.3%、21.2%、27.4%。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规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2%,占新兴产业的33.7%,是江苏新兴产业的第一大产业;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值总量突破3000亿元,占20.2%、15.5%;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总量规模相对偏小,占比为13.5%、8.8%、8.2%。
不仅如此,江苏方面还提出了新兴产业在2012年要实现“倍增”的计划。
从盈利能力来看,新兴产业获利能力明显强于传统产业,2010年产业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为8.5%、9.3%,较传统产业平均水平分别高出2.5个、2.8个百分点。
然而,正如光伏产业一样,物联网、云计算也遭遇类似的窘境,各地重复建设了不少物联网产业园,但投入批量生产和实际应用的具有广泛影响的产品并不多,因此处于大量投资阶段,收益相对较少。
不少人士认为,物联网、云计算还处于起步阶段,尚难以短期内投入大规模应用,拓墣产业研究所上海分析师徐奕斐就曾指出,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在起步阶段,市场需求不稳定,且行业标准的建立和完善需要较长时间。在此期间,企业要耐得住寂寞,多在产业技术革新上下工夫,“走”得慢一点、稳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