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国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比2015年增长了10倍。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机器人密度也在逐年提升。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中国的机器人密度为每1万名员工246台。工信部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比2015年增长了10倍,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12月2日,ABB机器人超级工厂在上海举行投产仪式,这个占地6.7万平方米投资金额为1.5亿美元(按实时汇率计约11亿元人民币)的工厂,将应用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让机器人自己造机器人。
ABB机器人与离散自动化全球总裁安世铭对第一财经表示,中国是ABB机器人最大的市场,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研发和制造中心所在地,在2021年,中国占ABB机器人和自动化收入的29%,他们认为这个比例还会继续增长,因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之一,仅仅在2021年中国就已经占了全球机器人安装总量的51%。“预计到2025年中国机器人密度将翻一番。”
上海超级工厂 ABB公司供图
看好中国机器人市场
根据工信部等部门发布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国的目标是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机器人密度从2015年49个单位上升到2020年246个单位,排名从第25位上升至第9位,是全球机器人密度发展最具活力的国家。“机器人密度是跟踪全球制造业自动化采用程度的晴雨表。从数据上来看,中国乃至亚洲制造业发展蓄势待发。”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Milton Guerry表示。
中国持续上升的市场潜力也吸引了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库卡、发那科、安川和ABB。
在亚洲地区,每4个新机器人中就有3个来自中国,除此之外,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的5个国家当中有4个在亚洲。安世铭说,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ABB三大全球生产中心之一。由于新工厂广泛使用自动化,这为他们节省了50%的空间,并且相比传统工厂来说,产能提高300%。“未来,我们在华销售90%以上的产品都将在这里生产,支持我们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多本土制造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
预计到2025年,全球机器人销售额将增长到1300亿美元。这个趋势是由长期全球大趋势所驱动。
对于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变化和供应链情况,ABB机器人业务部全球总裁马思康说,从今年的整体数据来看,机器人市场有波动是正常的,当看到来自中国统计局和IFR的数据时,发现中国对机器人的需求非常强劲,机器人在特定领域的增长十分显著,比如电子电器2021年增长了30%,汽车增长了89%。
ABB公司供图
上海机器人密度全国第一
作为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的工业第一城,上海工业机器人密度为260台/万人,是国际平均水平的两倍。同时,上海重点产业机器人密度达到383台/万名工人,如果将这一指标对标全球来看,已经超越排名第四的德国(371)。而上海机器人密度最高的一家公司,更达到了980台/万名工人,和排在第一的韩国(932)相当。
从企业层面看,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安川和库卡都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总部或机器人总部;国内机器人领先企业新时达、新松等将上海作为扩大产业布局的重要根据地。
金叶子/摄
根据上海新一轮智能工厂建设推进方案,计划到2025年,上海再建设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打造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推广1000个优秀场景。
同时,上海瞄准的,不仅是智能工厂和应用场景。因为智能工厂往往位于相关产业链核心地位,所以对上下游的软硬件产品以及关键技术都将起到带动作用,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这次开业的ABB超级工厂,除了能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另一大亮点就是有80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该中心将设计和开发下一代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新机器人解决方案,让自动化更加灵活高效。
从板块位置看,ABB此次投产的超级工厂,正位于规划面积3.9平方公里的张江机器人谷,这个坐落于浦东康桥的区域也是上海发布的特色产业园区之一。
张江集团董事长袁涛此前介绍,张江机器人谷将发展成为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基地和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张江机器人谷将形成100万平方米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空间,逐步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机器人领域技术创新能级最强、产业链最完整的区域之一。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汤文侃在2日的投产仪式上说,下阶段,上海要以智能工厂赋能驱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行动计划,促进工业机器人应用推广。要以龙头企业引领打造机器人产业新高地,发展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集聚一批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