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年4月19日
[来源]:《财经》新媒体 顾凌宇
[点击率]:3146
检验华为自动驾驶能力的量产成果终于落地。
4月17日,北汽新能源搭载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落地的首款量产车型极狐阿尔法S上市。
科技公司已经在智能汽车赛道上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今年来,百度、小米、滴滴先后官宣变身整车制造商。
此时,在智能车系统领域布局多年,且综合实力强大的华为要不要宣布造车,已经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即便华为官方在多个渠道多次重申华为不造车,但外界普遍对这样的表态持怀疑态度。
数天前举行的分析师大会上,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只帮助车企造好车。
重注智能汽车,目前看来却只做一级供应商,华为在想什么?
01
先卖全栈能力给车厂?
在当前可落地的智能汽车量产成果上,“智能座舱”和 “自动驾驶”是竞争的两条主线。
以阿尔法S为例,该款车搭载了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计算与通讯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服务,以及激光雷达、AR HUD在内的30个以上智能化部件。
华为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箐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华为提供三种高阶自动驾驶模式:
一是目前仅限北上广深开放的NCA模式,车内预制高精地图,用户只需要在地图中输入目的地,然后通过车辆的巡航拨杆,可一键开启此功能;
二是ICA+ 模式,这种模式无高精度地图,该模式具备自我学习能力,但无法实现点对点自动驾驶;
三是 ICA 模式,这种模式类似于特斯拉 Autopilot,可以在驾驶员保持注意力的情况下,实现驾驶辅助功能。
从NCA到ICA,三种模式,可以简单理解为,自动驾驶的能力从最高到最低。
“华为自动驾驶能够在市区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的自动驾驶。”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称,“这不比特斯拉差。”
然而,与特斯拉的整车制造和智能化技术均采用全套自研不同,华为至少目前将自己定义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
也就是说,华为至少在短时间内不会类似特斯拉,推出华为牌汽车。目前华为想做的,更确切的表达方式是:希望车企能采用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全套解决方案。
为车企提供智能解决方案,这样的战略在华为内部早就已经开始重兵部署,其他几大巨头,如阿里、腾讯等科技公司,也早在前几年就开始用不同姿势部署这个市场,比如,腾讯的优势产品是微信,腾讯将微信的能力导入到智能汽车的操作系统中。
中国车市已由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智能网联被认为是跳出目前竞争困境的新利润极。
具体而言,华为自动驾驶在体验上称可达到 L4 级别(完全自动驾驶),但在法律上是 L2(驾驶辅助)。二者的区别是责任主体还是驾驶员。L4当下还受限于法规和场景的应用却作为智能汽车的标配,成为溢价关键。
智能电动车领域的新势力小鹏汽车的一线运营管理人员告诉《财经》记者,今年开始,消费者对智能网联功能的在意程度有了质的提升。
他判断,这个市场的需求推高了竞争层次。完全自动驾驶这种功能,即便现在用不上,但是车辆上市时就得具备这些能力,否则没有卖点,“卖不出去,还谈什么竞争?”
华为目前已经初步具备“帮助车企造好车”的全栈智能能力,涉及芯片、操作系统、语音、地图、云计算、大数据、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甚至包括未来软件的迭代升级和云端数据训练。
在智能电动车领域,所谓“全栈”的智能能力,可以简单理解为掌握所有环节研发或控盘能力,包括底层到应用层,能独立形成系统闭环。
在科技公司中,“全栈”是华为的优势。但这些事情不能只靠华为自己来做。
这些产业链中上游包括元器件供应商、通信设备提供商、汽车电子系统供应商等,下游则是整车厂商,此外,产业链中还包括大量服务业角色,如地图与数据提供商、通信服务商、车内软件提供商等。
华为要想做好做大,无论是不是自己造车,想要整合上述玩家,单纯依靠技术,可行吗?
“芯片是华为的核心护城河。”一位华为资深技术人员向《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所需的高精度芯片领域,华为具有绝对优势,国内科技巨头们并无能出其右者。
《财经》记者从百度员工处了解到,当下百度自动驾驶主要依赖高通芯片。除了华为之外,其他科技公司,如小米,恐怕短期内也只能采用国际大厂的汽车芯片。
上述华为资深技术人士认为,长期来看,如果考虑到未来贸易脱钩风险,华为技术自主性就会成为相对优势。
华为在汽车上的芯片布局,很有可能类似智能手机,而且,华为芯片的能力在智能手机上已经获得了充分的验证。他认为,“就算有些汽车厂商现在是不想用,但最后不得不用我们的芯片,再然后是全套方案。”
另一位华为消费者业务资深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在手机市场受损后,大量原属于终端业务的员工调岗去了海思部门,“芯片是华为支持力度最大的部门。”
另有接近华为造车业务的相关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华为也正在与比亚迪联合开发可用于车机操作系统的芯片。
中金公司在近期发布的一份研报里指出,自动驾驶呈现出五大关键趋势,一是渐进式与一步到位式路线并行;二是纯视觉识别存在缺陷,激光雷达成为刚需;三是车载硬件成本居高,但呈现快速下降趋势;四是车载芯片厂商地位上升:汽车芯片供应商在产业链中由 Tier2 转变为 Tier1,成为车载计算平台提供商;五是车路协同降本增效,智慧交通和 V2X 车路云协同技术有望带来路侧红利。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
info%ett-cn.com (%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