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他们的发展趋势,就是充分利用前两类国家调整产业分工的机遇,发挥本国的低成本优势,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的落后生产技术,在中低档产品市场承接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产品转移,并在众多的低档消费品市场加大竞争。这同样是不可忽视的趋势
以上三类趋势的共同点,就是纠正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教训,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强和提升制造业,加快采纳最新科技成果,更好地适应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这样的趋势及其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将持续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极大地改变全球制造业的面貌,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制造业也必将在竞争中创造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制造业的艰难创业和光荣承传
在十五世纪以前,中国的制造业一直执世界牛耳,引领世界风骚上千年,特别是丝绸和陶瓷,“中国制造”的品牌享誉全球,推进了东西方贸易往来和文明交融,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大宗商品。历时千年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繁荣和衰落,见证了中国丝绸和中国陶瓷走向世界的道路是和平的、开放的。中国丝绸与中国陶瓷是中国制造业的骄傲,称得上千年不衰和无远弗届,它们为中国赢得的商业利益与文化盛誉至今仍是一座宝藏,在世界各国著名博物馆的珍藏品里,中国的精美陶瓷无不占据最佳位置,展示光彩夺目的大美。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侵略压迫下,中国被迫开放门户,以手工作坊为主体的制造业,不断遭受致命打击,危机四伏。欧洲产业革命后的军事、公共、民用产品纷纷抢占中国市场,中国的经济状况日趋恶化。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张骞等,看到世界潮流的趋势,相继提出“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经远略”、“强国富民”等理念、政策,先后推行“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中国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现代制造业在民族危难中诞生,从军事设备到交通运输,再到民用消费品生产,开始了漫长的觉醒、挣扎、奋起的进程。这个进程是痛苦的、艰难的,也是充满悲情壮志的,它培育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实业家,树立起承传不息的“富国强兵”、“实业报国”、“振兴中华”的理念和追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实现工业化为宗旨的近代制造业得到最广泛的承传和发扬光大。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中国人民用节衣缩食的积累,从苏联等国引进156个重要项目,全部都是制造业的,其中煤炭25项、石油炼制2项,电力25项、钢铁7项、化工7项、机械24项、军事工业43项,没有一项是供生活享受的。这批项目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强盛、为进入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矢志追求。它们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积累了建设经验,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干部。正是这支队伍,有理想、有抱负,创业敬业,艰苦奋斗,挑起了中国制造业的大梁,大庆油田、三峡水利枢纽、“两弹一星”、青藏铁路、“天河一号A”以及以后的登月工程,就是这支队伍卓越才能和奉献精神的突出标志。中国成千上万的制造业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在为这些世纪工程承担研发、制造和配套生产中,全面提升了科技水平,展现了中国制造业为建设强盛大国的时代抱负。
中国制造业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血与火的战斗史,是梦想与奉献的光荣史,是历经艰难困苦而不屈不挠的奋斗史。时代变了,制造业的内涵也变了,中国制造业的光荣传统没有变,它们仍在承传,仍在发扬光大。这个传统的精华是追求“民富国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是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的创新文化,是勤劳、敬业、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
一年前,即2011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与硅谷的头面人物在加州共进晚餐时,每位贵宾都被要求提出一个问题。当苹果公司乔布斯发言的时候,奥巴马插话问,苹果公司去年出售7000万部iPhONe手机、3000万台iPad平板电脑和5900万件其他产品,几乎全部部件都在海外制造,“这些工作为什么不能回到国内进行?”乔布斯明确回答说:“这些工作回不来了。”作为注解,是苹果公司前主管讲的一个典型案例。当苹果公司新开发的iPhone在离摆上商店货架只有几周时间的时候,他们重新设计了屏幕,因而迫使一条装配线不得不彻底改造。接近午夜时分,新的屏幕抵达设在中国的一家工厂,领班半夜叫醒了8000名工人,每名工人拿到一份饼干和一杯茶,不到半小时就开始工作,轮班12小时,把新玻璃屏幕安装到手机上,在96小时之内,工厂的产量已经相当于每天组装10000部iPhone。这位苹果公司的高管说:“速度与灵活性是令人惊叹的。没有任何美国工厂能够与之媲美。”这种“速度与灵活性”,是中国制造业整体形象的一个侧面缩影,是中国制造业工人的一种品格,是竞争力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