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应用场景广泛,疫情加速AI医疗领域发展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广泛,涉及的领域包括安防、金融、零售、交通、教育、医疗、制造、健康等。其中,安防和金融是我国目前人工智能应用广的领域,我国已建成集数据传输和控制与一体的自动化监控平台,优必选5G智能巡检机器人安巡士在2019年已经正式“上岗”深圳市塘朗派出所,以一键报警、实时视频监控、数据采集等7项警务辅助功能助力警务工作数字化、安防监控智能化。金融行业拥有良好的数据积累,人工智能在工作流程与相关技术的运用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外,人工智能在今年的新冠肺炎防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20年2月,工信部发布的《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 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议书》中特别提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医疗的应用。目前,人工智能上海市已经启动了肺炎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产品测试工作,人工智能抗疫产品(肺炎CT辅助诊断产品)进入测试阶段。预计在抗击疫情的催化下,我国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会快速发展。
——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多
国家政策的利好,人工智能资本的火热,人工智能热门赛道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也让人工智能领域,成为独角兽公司的集中地。2019年,中国以206家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位居全球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数量TOP4国家榜单榜首。这也成为了国际上更加看好未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市场规模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随着人工智能专用芯片的突破、人工智能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众多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诞生和成长,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经突破500亿元。据中国信通院数据统计,2015年到2018年复合平均增长率高达54.6%,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约36%)。
区域对比分析
在如此大的蛋糕下,各地方政府纷纷颁布政策及发展规划推进“自家”人工智能的发展,北京、上海和深圳也是率先搭上这艘快船的三个城市,那么,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究竟谁跑得快?
企业IP竞争力——北京胜
从企业数量上看,北京是全国拥有人工智能企业最多的城市,数量接近1200家;且企业竞争力也是有目共睹,众多的企业和企业创始人都是从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和重点高校走出来的。如寒武纪,是由中科院计算所智能处理器中心孵化的人工智能芯片企业;旷视科技,也是由清华姚班的三位毕业生共同创立。
据汇桔网和胡润百富共同发布的《2019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发展白皮书》的“2019年中国AI企业IP竞争力TOP100企业榜单”中,北京以55家独占鳌头;深圳和上海差距不大,分别有14家和13家。
人才储备——北京胜
相较于国外,我国人工智能起步较晚,人工智能培养体系较落后,但是前沿人才的培养对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拥有前沿人才能够加快提升人工智能原创性技术研究的突破。因此,人才储备成为了衡量一个地方人工智能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一方面,北京再次夺冠,2019年北京人工智能人才储备占全国比重的27.9%,靠前于上海和深圳。
此外,根据教育部公布的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资格名单中,北京拥有11所大学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人工智能专业,上海也有7所大学设立了人工智能专业,深圳没有大学获得教育部批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知名高等学府主要集中在北京,深圳知名高等学府较少。
不过,被称作“创新型”的深圳,自然要积极努力补足自己的“短板”,因此政府出资创办人工智能研究院,如目前已经成立了深圳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和深圳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院。此外,腾讯、华为两大科技巨头,也在深圳创办了腾讯优图实验室、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和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但是,与北京企业设立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数量来比,深圳仍有些差距。
资本吸引力——北京胜
资本是加快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研究、实现关键性技术攻破、推动研究成果落地的重大支持,企业背后的推动力量是资本,但吸引资本的关键来自于企业的发展潜力。北京在这方面依旧优势明显。2015-2019年,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共获得融资事件高达345件;深圳次之,为179件;上海则发生了156件人工智能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