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公布今年1-5月我国轻工业经济运行数据:轻工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83万亿元,实现利润4147.57亿元,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07%,较前4个月提高0.2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1.07个百分点。具体到中国家电行业,虽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受到较大冲击,随着疫情进入后半段,家电市场整体呈现出回暖趋势。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姜风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称,面对疫情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中国家电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积极应对,延续了3月以来恢复改善的势头,整体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变化,并通过灵活多样的生产、销售方式充分挖掘消费需求。在新型基础设施的热潮下,中国家电行业抓住工业互联网的机遇,正在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姜风
国内和出口市场均呈复苏态势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2月,家电行业整体受到较大冲击,基本处于停工或减产状态。最新PMI数据显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复苏态势持续向好。对比今年前几个月的宏观经济数据,我国各个部门复苏程度不同,其中,制造业复苏快于服务业复苏。从3月开始,家电企业陆续复工复产,随着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企业基本已经全部实现复工复产。来自统计局的数据显示,5月以来,以冰箱、洗衣机、空调为代表的大家电,产量下降幅度明显收窄。
随着消费复苏,家电市场也逐步呈现回暖趋势。来自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8种轻工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家电、家居行业零售增速由负转正,分别增长4.3%和3%。其中,家电线上市场率先恢复,线下市场逐步加温,特别是在今年“618”期间,家电企业从5月开始预热,开展各种促销活动,令市场需求得到充分释放。来自奥维咨询的监测数据显示,无论大家电还是电饭煲、电磁炉、电压力锅等小家电,线上线下销售量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令企业对今年市场充满信心。
从疫情期间的热销产品品类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消费者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干衣机、洗碗机等具备除菌消毒功能的新品类受到关注,销量逆势增长,正在逐渐由少数人追求生活品质的产品,向家庭必备的家用电器转变。同时,宅家生活刺激了厨电需求,带动了如烤箱、蒸箱、电子饭盒等一些智能化、多功能化厨电产品热销。
出口方面,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2020年1-5月中国家电行业累计出口额283亿美元,同比下降5.67%,降幅进一步收窄。特别是5月单月,中国家电产业对美国、日本、欧盟、东盟、西亚等地区出口表现不俗,当月出口额均呈增长态势。
姜风认为,从总体看来,中国的家电出口在面对全球疫情冲击事件上,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一方面,在疫情初期,国家各部委针对严峻的出口形势,进一步落实了稳外贸的措施,简化通关手续,让企业出口效率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部分海外家电制造商在疫情期间不得不临时关闭生产基地,海外家电生产的节奏一直处于时断时续的非常规状态。中国作为最早实现复工复产,全产业链恢复正常生产节奏的国家,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稳定地给各国消费者提供各类家电产品,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姜风说。
借助工业互联网,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
今年两会,包括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在内的“新基建”成为关注重点。其中,工业互联网对家电行业意义重大。姜风认为,新基建将为家电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面对当下复杂的经济环境,正是中国家电产业磨练内功的好时机。
在工业互联网时代,随着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全球科技创新突破,更将推动智能化社会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更迭速度。中国家电行业正在抓住工业互联网的机遇,由此实现产品、制造智能化转型,企业管理、营销和服务向数字化转型。
据姜风介绍,当前,家电产品正在从单机智能到多设备互联互通,再到以家庭生活场景的智能化升级,家电企业正在构建可多设备接入、多场景联动,跨品种、跨品牌、跨平台的智能家电应用场景和合作生态。下一步,还将实现智慧家庭与智能社区、智能车联等互联互通。智能化为新消费打开广阔的空间,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
对此,家电企业积极在智能制造方面开展实践,纷纷加大对信息化、自动化的投入,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高。海尔、美的等龙头企业建立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建成多个智能工厂,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实现需求实时响应,全程实时可视和资源无缝对接,并且向其他行业输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海尔、长虹、创维、美的、海信、海立、TCL、九阳、老板、美菱、格力、莱克、华意等一批企业先后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综合试点示范”项目,更多企业入选省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家电企业已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研发、采购、生产、品质、销售、服务、仓储物流等价值链,通过数字化技术连通上下游供应商等各环节,通过数字化工具推动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商业模式将成为家电行业发展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