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径不同,被激发的量子点发射出光线的颜色也不尽相同直径不同
QLED技术充分利用量子点的这种特性,并将量子点光学材料放在背光源与液晶面板之间,形成一层量子点薄膜,这样做的目的是解决普通LCD电视背光色彩不够明亮的问题。采用蓝光LED通过附有红色和绿色量子点的光学材料(QDEF膜片),从而得到高纯度的白光,同时还原出更加靓丽的色彩。另外,加入量子点薄膜,还可以省去传统LCD电视光源侧的偏光片,有效降低液晶显示产品的制造成本。

量子点QLED工作原理图量子点QLED工作原理图
其实,现阶段市面上的QLED电视都是上述应用的变种,均属于量子点技术在LCD领域的升级方案。究其本质还是“光致发光”,并没有将量子点材料“自发光”的特性物尽其用,所以仍然没有摆脱LCD电视被“背光束缚”的困扰。确切地讲,目前量子点技术的应用或许称之为QD-LCD更加准确。

QD-LCD显示技术原理QD-LCD显示技术原理
虽然不能做到完全“自发光”,但现阶段的QLED显示技术仍然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加入了量子点材料,它可以使传统LCD电视的背光源系统色彩转换效率大幅提升,画面的色彩更亮丽,并且兼具节能环保等特点。其画面亮度、色彩纯度均为WLED背光系统的2倍左右。考虑到液晶技术的物理特性先天不足,量子点QLED显示技术给传统液晶电视带来了新生,完全取代LCD只是时间问题。
电致发光才是QLED电视的终极形态
而说到QLED技术的最终解决方案,当然是要和OLED一样,做到“无背光化”的“电致发光”。目前,三星正在全力研发下一代QLED技术,未来的QLED电视不再采用传统的蓝光通过量子点薄膜产生白光照亮液晶萤幕;而是通过电驱动,使量子点本身发光并通过混色产生图像,不再需要液晶、薄膜等模块,同时完全省去背光单元。
最终,电致发光QLED将与OLED在显示方式上具备相似的原理,并且面板结构基本一致,只是发光材料不同,其余从阴电级再到封装完全一致。

最终QLED会和OLED具有几乎一致的结构最终QLED会和OLED具有几乎一致的结构
由此,从量子点QLED技术特性不难发现,业内人士认为量子点QLED显示技术具备改变电视市场格局有充分的依据,量子点QLED显示技术能够给电视带来更低的成本、更长的寿命、更高的亮度、更好的色彩并实现更低的功耗。
写在最后:
目前,QLED仍处在技术研发阶段,自身必定有一些不易克服的难题,预计四~五年之后才会有消费级产品问世。然而,在消费者日渐回归电视本质,追求画面品质的当下,谁是下一代显示技术也许并不那么重要,老百姓关心的恐怕只是谁的价格更便宜,谁的显示效果更好。
两大各具优势的技术之争,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关于未来显示形态的想像空间,LG Display和京东方都在努力布局,并进一步扩大OLED面板产能;而另一方面,三星和TCL则在加紧研发电致发光QLED显示技术。主流电视厂商站在面板技术的十字路口,是向左OLED还是向右QLED,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的企业都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就算是还未站队的厂商,这个选择也是势在必行的,就像当年的等离子和液晶一样。
至于这场对决的胜负,还充满了未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