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们不想继续使用,但这一个月下来,续航里程根本没法满足运营要求。这种情况,不把车子退还厂家,还能怎样?”
提及今年9月一次纯电动物流车的试用经历,微特派项目经理王玉胜向记者吐出了心中苦水。
据他介绍,当时公司一气提了两台纯电动物流车,但因其中一台出现故障,最后只有一台车跑完了一个月的“试用期”,而这台车也被退了回去。
与王玉胜所在公司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北京的一家速运公司。据当时还在该公司任职的李先生介绍,厂家当时提供了50台纯电动物流车进行免费试用,可最终也是没能达成协议。
那么,经过了去年销量火速飘红、今年骗补风波动荡,如今仍在传闻不断但补贴新政却并未发布处境中的纯电动物流车,真的就连“试用期”都过不了吗?
一家能源服务公司的服务总监刘铭(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或许是的。他还直言,一些企业使用纯电动物流车,仅是响应节能减排的国家号召。
他甚至明言到:不少物流公司或平台企业采购这类产品,不过是“硬着头皮上”而已;一些厂家紧盯这块蛋糕不放,则是补贴的诱惑太大。
为此,记者继续深入采访上述及有关人士,只为打开纯电动物流车实际使用环节上的潘多拉魔盒,看看到底都有哪些原因阻碍了它的推广应用步伐。
原因一:续航里程与身份资质,捆住用户手脚

(制约纯电动车型在物流领域应用的因素很多)
此番向记者大吐苦水的王玉胜,对纯电动物流车一直是持欢迎态度的。其所在公司在天津就已用上了这类车辆,反响也很不错。但是,他很意外,这一次北京这边的“试车”效果确实不佳。
1、续航里程无法满足需要。
据王玉胜介绍,这次试用车辆是金杯式小型封闭厢货。有关部门鼓励将续航里程提高到150公里以上,厂家表示该车续航里程250公里。但经实际使用,载货后改车续航里程仅120公里左右,虽好过载重普遍仅跑70-80公里的车型,但也无法满足公司的TO B业务要求。
2、推广目录车型实在太少。
近日,纯电动物流车首次进入推广目录。而车辆要想用来配送,这是基本条件,电动卡车更要政策放行才能进城。于是,问题出现,王玉胜所在公司此次试用车型严格说来没有“运营资质”——不在推广目录当中,身份上的确存在政策风险,这也是其选择“退车”的主要原因。
原因二:补贴之痛很痛,充电之痛也痛
提到纯电动物流车,大部分人都会认为,与传统燃油物流车相比,它的购买成本和维护费用更高,充电网络也不完善。也因此,补贴多少成了购车关键,设施齐全成了必备条件。
1、没有补贴就会没有买卖。
刘铭告诉记者,购置成本偏高已是行业顽疾,太多企业靠着补贴过活,没有补贴用户购车也不积极。而某新能源汽车公司的销售人员章桦(化名)也告诉记者,传闻中的补贴政策一直没有出台,用户按兵不动再正常不过,毕竟大多企业无法支持高昂的购车成本。
2、充电网络和接口存问题。
王玉胜表示,如果提供TO C业务,充电网络布局完善十分重要,一旦使用纯电动物流车,会要求厂家安装充电设施。另外,他还担心,上下班高峰堵车等情况下,纯电动物流车能否适应。而刘铭认为,必须统一充电接口,其标准化迫在眉睫,这样才能有效利用充电设施。
原因三:电池!电池!电池!轻量化、快充电仍难

(纯电驱动的轻型客车、轻型卡车都适合物流配送)
据章桦介绍,当前,纯电动商用车在续航里程上可以达到100或200公里左右。但他并不否认,载货情况下续航里程确会缩减,而且轻量化和快充电技术似乎还未达到用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