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 正文
从用机器到造机器:顺德机器人产业的“链式跃变”
[发布时间]:2016年7月4日 [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率]:2919
【导读】: 在“机器换人”的新产业浪潮下,顺德的机器人企业已不甘沦为跟随者,无论是美的、顺威、伊之密等传统制造的代表,还是伊雪松、嘉腾专攻细分领域的生力军,都争相开启从用机器到造机器产业的链式跃变。  伊雪松...

  在“机器换人”的新产业浪潮下,顺德的机器人企业已不甘沦为跟随者,无论是美的、顺威、伊之密等传统制造的代表,还是伊雪松、嘉腾专攻细分领域的生力军,都争相开启从用机器到造机器产业的链式跃变。
  伊雪松作为顺德本土的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致力于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以及生产。

  今年以来,顺德机器人的发展动向引来全球关注。

  顺德家电巨头美的集团与全球机器人龙头德国库卡机器人签订投资协议,协议期限为7年半,库卡管理层推荐库卡的股东接受这次要约收购,意味着这宗极具影响力的跨国收购案将最终敲定。
  而就在两个月之前,英国《金融时报》刊发一篇名为《中国正掀起全球机器人革命》的长文,其中多处提及顺德传统制造业自动化改造及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状况。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机器代人”的新产业浪潮下,顺德的机器人企业已不甘沦为跟随者,无论是美的、顺威、伊之密等传统制造的代表,还是伊雪松、嘉腾专攻细分领域的生力军,都争相开启从用机器到造机器产业的链式跃变。

  1.应用大户变身机器人生产商
  要约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30%以上股权,是美的开辟第二跑道、全面布局机器人产业的关键一步,也被不少业界人士称为与其家电本业具有协同效应的战略意义。
  美的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人力成本逐年上涨的压力下,从2012年开始大举投入自动化改造。截至目前,美的机器人应用已超过1000台,在工厂自动化领域的投资已超过人民币50亿元,并且今后计划在工业机器人和生产自动化领域每年投资10亿元。
  如今走在美的空调的车间里,过去人头攒动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矫健的机械手,连搬运货物也由力能扛鼎、动如脱兔的AGV所代替。而历经一年的筹措,美的在广州南沙打造的中国首个空调制造全智能工厂也于今年初正式启用。该厂有两条智能生产线、近200台机器人可有条不紊地进行组装,粗到部件运输、封装外箱,细到拧紧螺丝钉、安装冷凝器。家用空调内机和外机生产自动化率分别达到64%和65%。
  然而,庞大的市场需求让美的并不满足于机器人应用环节,更希望占据技术引领的制高点。从技术储备来看,一直专攻家电制造的美的,旗下的子公司威灵电机早在2009年就已经研发出机电自动化的重要零部件伺服电机,拥有千万台微米级精密制造能力;而为了弥补在机器人本体制造等关键技术的缺陷,去年以来又先后与日本安川电机合资成立机器人公司、入股德国库卡、安徽埃夫特。
  安川电机(中国)机器人事业部长西川清吾表示,安川在行业内积累的最为齐全的的产业链资源,可为美的新成立的部品事业部伺服电机、减速器战略合作打下基础。而据美的高层人士透露,与安川合资成立机器人公司,除了为满足自身需要外,还将往顺德乃至国内市场推广。
  事实上,不只美的,越来越多的顺德传统制造业,在大举推进“机器代人”的同时,也在积极进军机器人产业,谋求分得一杯羹。
  自2008年开始对注塑工序进行自动化改造以来,顺威精密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研发到第三代,结合企业PDM和ERP系统,实现贯流风扇叶超声波自动焊接机柔性生产线和智能工厂生产模式。今年5月底,该公司又发布公告称,拟投资1500万元设立智能设备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安装、维修、销售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通用及非标机械设备及配件,以及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咨询。
  另一家传统装备业龙头伊之密也在去年5月在苏州成立了机器人自动化科技公司,主要围绕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产品开发周边自动化产品和系统,减少模压成型装备生产对人工的依赖,帮助客户提升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已成功开发出配套给一汽、鸿图科技等行业知名企业的机器人自动化系统。
  而稍加梳理后不难发现,上述企业不仅是行业龙头,其中大多数还是上市公司。“对于这些有技术、有实力的企业而言,本身在机电行业多年的浸淫就已经有一定的积累,现在进军机器人行业既是为了满足自身使用的需要,也可以理解成对新兴领域的投资,为公司开拓新的业务领域。”顺德机器人协会副秘书长陈日腾表示。

  2.抢滩产业链高端的智造新军
  走进位于大良五沙的科盈工业园,广东伊雪松机器人设备有限公司“低调”地栖身在一座不起眼的大楼第二层。开放式的办公区、休憩室的吧台,看上去更像一家IT初创企业,而不像传统的工厂。2—3名年轻的工程师围着几台亮绿色的机械手反复琢磨调试,他们正在忙着为一家顺德北滘的脚轮厂订制一条全自动化生产线。
  “我们4月份开始进行市场推广,目前已经接到100多台的订单,今年预计能销售350台,计划到2019年达到3200台。”伊雪松公司副总经理徐昕介绍,公司总投资为1.5亿元,业务涵盖垂直6轴机器人、水平4轴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码垛机器人、AGV、仓储系统等产品的生产线。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数据显示,以瑞士ABB、德国库卡、日本安川电机和发那科为首的世界机器人四大家族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70%,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产量为22257台。另据业内人士测算,国内最大的机器人厂商年产量不过在3000台左右,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伊雪松有何底气订立这样的业绩目标?
  在徐昕看来,伊雪松机器人快速发展,首先源自母公司宁波弘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有力支撑。
  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弘讯科技,一直专攻机械行业的控制系统、伺服驱动器、伺服系统等工业自动化相关产品、整体系统解决方案,当前主要应用在注塑机、挤出机、吹瓶机等塑料机械,其中注塑机控制系统在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居首。去年3月,弘讯科技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依托母公司近30年的技术积累而建,部分自主研发的核心零部件成本同比国外可以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徐昕表示。
  在市场的开拓上,伊雪松也有意避开国内外大企业的锋芒,独辟蹊径选择注塑、机械加工等细分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仅就从顺德来看,注塑厂、注塑机的拥有量就非常多,我们感受到客户对自动化改造的需求非常大,几乎每一家注塑企业都会有自动化的需求。”徐昕粗略估算,国内注塑行业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至少达到百亿级。
  伊雪松只是顺德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异军突起的一个代表。陈日腾表示,尽管顺德在机器人本体制造领域的起步偏晚,但经过近年来的积累也逐渐涌现出一批生力军。嘉腾自主研发生产的激光导航“大黄蜂”拖载型AGV,已居国内领先位置;正上科技和三扬科技则已分别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减速器和本体。
  对于在日益激烈的机器人产业竞争中突围而出,伊雪松显得信心十足。“近两年中国机器人的装机量与国产机器人产量是不相匹配的,国产机器人的数量只有10%或者更低。所以市场空间还非常大。”徐昕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j”,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