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系统实作应注意五大重点
相较于有线充电,无线充电系统在先天上有许多变数,若突破不成反成绊脚,那实在遗憾。所以一些改变必须取舍有度:
1.移动性 在无线充电系统的实作中,定位和跟踪多个移动接收器的能力至关重要。必须考虑用户应能随意移动而不会丢失讯号。
2.辐射安全 射频安全性取决于在不损害人类健康的前提下,人体可以承受的照射量,通常是以吸收率(SAR)用来定义这个极限值。消费类产品的安全性要求其实相当严格,因为它关乎能否让消费者建立安全感,不能只以通过安全规范为目标来设计。
3.系统干扰 无线充电系统基于高频率开关讯号,必须具备预测噪讯来源的能力,包括充电系统本身的噪讯和系统外部的噪讯。
4.成本 在成本方面,需要考虑的两项因素是电源成本和传输效率。美国每年的电池使用量高达29亿颗,若无线充电普及,将具有避免数百万颗电池被投入垃圾掩埋场的潜力。
5.非接触唤醒 如何为完全没电的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是否要用到有线和无线两种技术的融合?这是原理设计不能跳过的问题。
3.落地困难
无线充电技术的落地困境和智能家居遇到的窘迫简直是异曲同工,惺惺相惜。一个字,乱。
虽然无线充电技术在近年来被广泛关注,但至今仍未真正在消费电子领域普及。虽有巨头大佬们对无线充电技术的布局和研发,市场的冷淡却表明,从尝试到大规模商用还有几段坎坷。
一是市场产业链混乱,二是技术标准纷杂,有待统一。
快速发展的无线充电市场迫切要求制造商和开发商为设备间互操作性制订全球统一的无线充电标准。显然,标准不统一是目前无线充电技术难以进一步普及的一大瓶颈,供应商在他们的产品中采用这些技术的步伐非常缓慢。毕竟大部分消费者并不喜欢繁琐和零碎的操作体验。不过,许多厂家都已推出支持双模无线充电标准的产品,多一个选择同时也可能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一旦在这场无线标准之争中明确胜者,那么这个市场将很快形成数十亿美元的通用无线充电器业务
4.未来展望
2016年也将是无线充电应用多元化的关键年。可客观预测,支援无线充电功能的笔记型电脑将在2016下半年问世,并带动相关充电设备需求。

未来,整个行业希望看到类似Wi-Fi那样拥有超远传输距离、稳定性更好的无线充电技术,但仍面临一些技术障碍以及通信信道的监管问题。所以,无线充电在短时间内仍是消费电子领域的配角,发展壮大尚需时日。
无线充电技术既方便又好用,而且打破了空间上的限制,因此用户们可以利用一台发射器同时给多台设备充电,而且对充电设备所处的位置也没有特别的要求,这将会给接下来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可以看到,虽然目前这项技术还存在有诸多的问题,但是,相信在物联网的需求刺激之下,这项技术将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走得越来越近。
(小编整理。敬请关注微信号:dzbyq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