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市场趋势不变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还需更深层思考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5日
[来源]:中国工业报
[点击率]:3702
【导读】: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制造2025”为机器人产业开辟广阔成长空间,因为工业机器人规模化应用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前提。 ●世界机器人大会特别报道(下) 机器人是20世...
现在一个智能制造时代已经来临,这个时代来临有几个基本特征:第一,美国的再工业化,美国物联网的革命,包括欧盟的工业4.0以及日本的复兴战略和日本的机器人新革命,以至中国制造2025,这一切都标志着全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称之为大智能的变革,核心是智能。首先在智能制造这个大范畴内需要一个大模式的变革。第二,为支撑智能制造需要有智能设备,它生产的又是智能产品,同时设计手段包括管理手段的数字化、智能化,这是大的系统的变革时代。
机器人今天的现状是技术不能提供支撑,很多功能、性能满足不了需求。新一代机器人首先在技术上有了新支撑。包括网络技术、传感、大数据、新一代材料等等,在技术上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一代机器人的定义摆脱了设备概念,已经成为了人类真正的伙伴,无论在制造业还是日常生活,特殊领域,新的机器人和传统机器人在内涵、在功能上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按照这个定义,未来制造业只是机器人的领域之一,医疗、国防安全、服务生活领域,这才是机器人未来的大空间,未来的大市场,几万亿美元的市场,是整个机器人市场的新范围。
机器人产业的机遇大于挑战
当前,世界各国都把新机器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机器人是多种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机器人的发展几乎代表一个国家综合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机器人还有一个很大的功能支撑技术,它对制造业、对国防安全、对日常生活有巨大的支撑作用,这是机器人和其他产品的巨大差别。机器人的持续性,任何技术和产品都有它的发展阶段和生命周期,但机器人几乎看不到它的终点,应该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和持续。
曲道奎指出,过去机器人和人必须要独立、分离,现在利用感知系统,机器人完全可以跟人进行交互、协同。机器人新的定义或者是重新定义,开辟了机器人发展新的时代,传统的机器人我们认为从技术层面已经走到尽头,但是机器人的产品还会持续十年、十五年,因为中国产业的发展与国际发展相比,具有一定的错位和滞后性。机器人现在已经不单单是在制造业,已经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更关键的一点,现在传统的机器人已经进入到低附加值的时代。我国现在正处在机器人转折的关键转折点上,传统机器人需要升级换代,新的机器人产品逐渐成熟进入市场。相信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机遇要远远大于挑战。
●相关报道
机器人技术:科学与工程的融合
IEEE自动化与机器人学会主席RajaChatila认为,机器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它实现了科学与工程的融合。它们可以替代人类在非常复杂、有害的环境中工作,并且可以提供帮助,协助人类在家里、在工作场所,协助人类尤其是残障人士,并可以实现人类的复健等,这都是非常好的应用。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些功能更加高效并拓展到真实世界当中呢?
对于机器人来讲,它们是如何做到的呢?通过建立一个大脑模型,可以实现在科学以及工程之间的连接融合,因为可以使用来自于最新的在科学当中的发现,建立更好的机器人系统,同时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使用机器人系统,更好地去理解或者设计一些数学的模型,去解释到底人类的大脑中,在自然世界当中发生了什么。
通过研究人类控制学,还有对于人类的步态以及动作的控制,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进行仿人机器人设计,让它能够在不同的限制和环境中完成更加复杂的工作,实现全面的身体控制,也就是实现走动,以及实现日常的人类能够做出的动作的模拟,操纵物体,并且能够将不同程度的自由度和触动器结合在一起,先进系统的代表控制不同程度的自由度,将自由度集成到一个全面控制并且能够非常流畅的一个架构当中去。
另外一个重要的部分,对于机器人来讲它和生物都是有可能会出问题或者造成损害的。所以让机器人能够进行适应和在破坏后的重新配置,让它能够像人或者生物一样能进行自我修复。
此外,如何理解环境,如何理解周围的环境、如何理解要操纵的物体?人类试图理解周围的物体,不仅对它们进行观察同时对它们进行操纵。对于观察和操纵就意味着观感以及行动,这些都可以集成在一起,机器人能够理解周围的物体的承受性,不仅是看起来是怎么样的,还要真正理解它周围所处的环境。
RajaChatila指出,机器人和人类一样它们彼此必须要进行互动也要与人类进行互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机器人需要帮助人类做一些行动,完成一些工作,它们必须和人类进行有效互动,而且机器人必须要能够去计划它们的行动,要能够对人类做出响应。
正因为如此,机器人必须和人类有共同点,共同的完成任务。共同点意味着它们能够了解人类的一些指令,了解人类希望它们做些什么,这样它们可以高效的和人类互动,而且对于人类合作伙伴来说,机器人的行动必须让人类感到舒服,这也是人类和机器人之间互动的基础。这种互动还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非常重要,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到人类和机器人有共同的一些任务,机器人帮助人类清理桌子,人会将一些物体放到机器人手中,因此机器人和人类必须在共同完成任务时相互帮助。这是基于共同行动理论的。这个理论是来自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他们研究了人的行动和与人的互动。要进行互动,当然人所要做的事情会减少,因为人类希望机器人能够帮助做事情,而不仅仅是和人类共同完成工作。
RajaChatila指出,来自工程学和神经学当中的一些理论和模型是彼此的相互补充,能够促进彼此的增长和发展,促进了机器人系统的进一步发展,能够促进机器人进行很好地控制或者更好的感知,做出更好的决定,学习与人类进行互动,同时可以使机器人更好地了解自然的流程,可以把科学和机械学进行整合。机器学不仅仅是对于神经学的应用来说是非常独特的,机器人学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领域,它可以把科学和工程结合在一起,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我们的生活、了解到人类。同时在工程学方面我们创建机器,这些机器可以促进人类进一步发展,能把科学和工程在机器人身上合二为一、融为一体。(杨明)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
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j”,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
如果你对资讯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前往反馈平台给我们留言。
【我要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