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 正文
世界工厂力挺机器人革命 产业迎来美好时光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4日 [来源]:OFweek机器人网 [点击率]:3546
【导读】: 数字中国 长安智造  ●工业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主要制造商和国家纷纷加紧布局,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随着人口...

  政策东莞 “铁人”换人
  ●工业机器人产业是大有前途的行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伺服和执行部件为代表的智能装置实现突破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大成套装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大幅度提升。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0000亿元。
  ●2013年底,工信部出台《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至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家~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至10个配套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机器换人”的概念在东莞很热,东莞市领导在多个场合均表态要推动“机器换人”工作。市委书记徐建华说,东莞的目光应该要长远些,要实现企业从“换机器人”到“造机器人”转变。
  ●东莞市长袁宝成指出,要辩证地看待“机器换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关系。用“机器换人”增强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动力;用智能装备产业引领企业“机器换人”的升级方向,二者互为一体,缺一不可。要出台综合配套政策,实现“机器换人”和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捆绑发展。由此可见,“机器换人”已成为今年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主题,决定产业未来走向。
  ●2014年初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就明确将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推广机器人应用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工作之一,并安排了1200万元的资金鼓励企业进行数控设备的升级改造。
  ●6月25日,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年)》,提出要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和智能制造示范城市。
  ●7月2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研究了《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初步计划从今年开始,连续三年在“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专项用于推动东莞企业实施“机器换人”。
  ●7月9日,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成立,来自东莞、深圳、佛山、中山等地的近50家机器人研发生产、应用贸易厂家将成为首批会员单位,协会秘书长蒋仕元表示,东莞制造业“机器换人”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东莞机器人应用市场潜力巨大。
  ●东莞科技局抓紧调研,出台系列措施,推动东莞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争取让东莞企业为东莞的“机器换人”提供更多更好的装备。
  ●9月3日,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对长安社会经济文化专题调研,长安镇委书记何绍田向陪同调研的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秘书长蒋仕元提出按“五步走”部署“铁人”换人工作,第一步:企业摸底(行业需求、企业需求);第二步:机器人自动化集成商与需求企业对接(如何对接);第三步:对按方式(购置、租赁、贷款);第四步:培训人才;第五步:巩固发展铁人智造,确保东莞机器人产业按正确的方向持续发展。

  东莞机器人迎好美好时光 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看长安
  工业机器人是个万亿级产业,长安镇书记何绍田把主政的目光放得更远,“要跳出长安看长安”,谋划对接深圳前海新区、广州南沙新区和东莞长安新区,迎接长安在新时期的大发展。他一直很重视机器人和3D打印产业,鼓励落户在长安镇区的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和专业机构东莞市三杰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推动长安镇全面实行“机器换人”,工业制造为“铁人”智造;打造“全国看广东、广东看东莞、东莞看长安”的品牌效应;树立“典型长安、轴心长安、示范长安”的协同创新典范。
  东莞已给予相应的机器换人政策扶持和鼓励。协会将积极挖掘用户需求,调动用户采用国产机器人的积极性,推进“铁人”工程和产业化进程;鼓励和发展机器人自动化成套公司,提高应用机器人解决国民经济需求和行业工程问题的能力,形成机器人本体研发和机器人工程应用良好互动的局面。
  长安镇委已深刻认识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规律,力谋实现跨越式发展。“机器人革命”是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推动,使机器人有望成为物联网的新型终端和结点,以致极大地拓展了机器人能力,实现产业技术的革命和突破。
  机器人技术协会秘书长蒋仕元认为,长安未来发展机器人的过程中,应该重点依托国内有基础、有实力的核心研发队伍,建立多层次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机器人技术难度高、风险大,国内外经验都表明,仅靠企业是无法实现机器人技术跨越和产业发展的。产学研结合,按产业链要求实现创新价值链的有效整合,是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例如,为促进“制造业回归”,2012年美国开始实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创立了新的科研机构,从事以成果转化为目的的共性基础技术研发,旨在加强研究机构与制造企业之间合作,支撑和补足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不足。德国同样重视产研结合,KUKA机器人公司与德国宇航局合作开发了下一代工业机器人,取得了新一轮竞争的优势。
  从目前情况来看,受制于协会成立初期面临资金、场地、人才等因素制约,协会的品牌宣传、企业对接工作尚未充分释放,成本压缩、规模化、技术进步等问题仍需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共同协作才能进一步提升。建议采取差异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竞争战略,在工业机器人用量最大的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在劳动强度大的纺织、物流行业,在危险程度高的军工、民爆行业和对产品生产环境洁净度要求高的制药、光电、半导体、视频等行业开展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示范,率先取得突破,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口碑,并以此促进关键技术的研发、关键工序的普及应用,最终实现长安机器人产业升级与品牌提升。
  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资深品牌整合营销专家、金模网CEO罗百辉认为,信息交互、知识分享的互联网思维正在改变着中国的制造业;软硬件融合创新将带动新材料、电子、医疗、交通等行业的发展;“智慧工厂”模式将推动制造业酝酿更大的变革与转型升级机会;电子商务整合营销与机器人智能制造的融合,可以视作在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红利。机器人企业在白热化竞争中要想发展,必然利用电子商务探索新形势的整合营销以及更先进的O2O协同创新模式。将充分运用C2C、B2C以及OSO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让用户深度参与产品的设计并增加其归属感,同时在所有渠道中无缝移动并与品牌互动。
  接下来,协会将协同政府加强机器人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创新平台构建。通过建立机器人领域科研人才专家库,建立健全机器人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着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科研带头人,培养能够承担机器人技术及产业发展重大项目的高层次创新队伍。从教育入手,制定长期机器人人才储备计划,大学、机器人公司与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建立联合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分类侧重培养,从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应用等方面培养面向机器人产业链各部分的专门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提到,“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且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
  据Allied市场研究公司最新报告,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从2013年到2020年期间将以5.4%的复合年增长率发展,到2020年其销售额将达到411.7亿美元。
  针对面临转型升级重任的“世界工厂”东莞,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提出五个行动计划,必须坚持企业主体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技术改造与技术研发相结合、设备改造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推动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实施“机器换人”应用推广工程、万台注塑机节能改造工程、智能装备培育壮大工程、产业基地和重大平台建设工程,以“机器换人”和“两化融合”为重点,探索 科技型、税源型、减员增效型等行之有效的改造路径,建立健全技术改造长效机制,打造“东莞制造”升级版。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j”,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