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可以在有毒、深海等条件较差环境中工作,这也是人所无法比拟的。”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赵臣指出。
而从产业类别上看,记者了解到,汽车制造业仍然是机器人应用最为集中的领域。而在未来几年,我国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将是目前的5倍,仅靠汽车产业的需求,将难以为继。
“未来市场将会产生深刻变化。”张天江表示,从国外经验看,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育,中小企业有望成为机器人市场上的重要客户,甚至是主力军。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小企业对价格敏感,对工业机器人操作精度等要求不高。如果机器人企业能够简化一些不必要功能,降低产品售价,中小企业的需求将被充分释放。同时,随着水下机器人、建筑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已从制造业领域走向更广舞台。
洛阳:密锣紧鼓布局工业机器人产业
2月19日,洛阳市召开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动员会。这个城市雄心勃勃提出了一个关于机器人的发展和攻坚计划,称到未来三年,全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主营业务力争收入达到800亿元。
不久前,洛阳市正式下发《洛阳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三年攻坚行动计划》(下称《计划》)。该计划称,2014年至2016年,全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到2016年末,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800亿元,在装备制造业销售额中所占比例超过30%;在全市重点工业领域实现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规模化应用,现有装备生产线智能化率超过30%。
“三个30%”目标的提出,立即在当地及业内引起强烈关注。记者注意到,在2012年,洛阳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
“发展工业机器人,是洛阳市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2月24日,洛阳市政府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早在今年1月份,在洛阳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的2014年首次常务会议上,就研究并原则通过了这一《计划》和《洛阳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在当时的会议上,洛阳市有关领导提出,将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培育成为洛阳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打造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基地、国际有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生产基地。
紧接着,洛阳市出台了扶持机器人产业的一系列政策,从税收优惠、招商引资、关键人才引进等方面对相关企业进行政策鼓励。
对于洛阳市的机器人产业如何突围,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则建议说,当地可以依托传统的制造业优势,通过首先发展数控一代装备和产品,积极培育精密轴承、齿轮转动装置,进而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提升洛阳制造业,并积极培育机器人运用解决方案的集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