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湖南优势何在?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秘书长蒋仕元认为,工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劳动力人口红利逐渐消逝等因素,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原动力。预计未来数十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至少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
“虽然地处中部,但作为中国最大工程机械生产基地的湖南,对机器人的需求十分旺盛,市场空间巨大;此外,湖南发展机器人产业,本地可以提供较高的配套率,生产成本将有效降低。”莫伟认为,在3C、工程机械、物流等细分行业,“机器换人”的临界点已逐渐临近,因而有望在未来数年内率先实现需求端的爆发式增长。
而就湖南工业机器人产业示范园落子雨花经开区来说,其优势还在于既坐拥雨花区中部高铁枢纽的区位优势,同时又处在中国汽车产业‘第六极’长株潭融城核心,具有良好的产业支撑基础。
“我们的800亩项目用地已完成拆迁、统征,机器人企业进入园区,可即刻启动建设。” 长沙雨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杜旭辉介绍,园区的政策已经明朗,对大型企业提供优惠土地,自建厂房;中型企业提供二三十亩带厂房、办公楼的新型“工业院落”;对中小企业,开发前店后厂的“1+1”独栋工业楼宇;针对小微配套企业,开发“多层+高层”的工业楼宇,解决机器人企业流动资金占用大、固定资产投入压力大的困境,提供低成本的多套进驻方案。另外,园区将择优引进股权投资基金,多方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国际巨头纷纷入驻,国内企业蓄势待发……中国机器人产业从诞生初始,就面临着外部和内部的双重竞争。这是一场抢占先机的争夺,更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交战。在这场城市竞赛中,湖南如何定位显得尤为关键。
“湖南的机器人产业刚刚起步,我们应以市场为牵引,引进先进企业与技术,尽快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在产业发展上避其锋芒,研究开辟新领域、新行业的机器人。”业内专家认为,国外高端机器人具有先发优势,在我国占据大部分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局面难以改变。比如汽车工业是机器人下游应用中最主要的部分,但目前这一部分市场几乎被抢占完毕。湖南应该挖掘其他细分的市场潜力,比如雨花经开区的科达公司,独辟蹊径,瞄准隧道喷浆机器人市场,发展十分迅速,今年的订单早已爆满。
四位一体 湖南机器人产业两条腿走路
杜旭辉书记表示,发展机器人产业将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聚焦于国际先进的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如ABB、库卡、安川、发那科等国际巨头;另一方面,集成商是本体企业产品销售的最终实现者,园区正积极与新松、拓野机器人等国内知名集成商接洽。今年10月中旬,在深圳将有一场机器人专场招商会,雨花经开区将全力以赴,争取在专场会签约5至8家企业。
“我们有市场、有基础、也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我们还需要比其他城市更具诱惑力的政策。”杜旭辉介绍,湖南省政府首次将工业机器人产业写入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而长沙市政府的政策将更加注重对需求端的刺激,即将出台的《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确定,将建立支持工业机器人专项资金,实施工业机器人应用示范工程,对采购本市制造机器人予以补贴等系列措施。
杜旭辉表示,“湖南要抢滩机器人新经济,在引进企业上同样要做到扬长避短,同时我们正在积极筹划建立湖南机器人研究院,届时与机器人产业示范基地、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机器人展示体验等‘四位一体’,将加速向产业集群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