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业的春天到了。在经过连续巨亏之后,国内面板业巨头京东方、华星光电(TCL集团旗下公司)纷纷发布2014年上半年报告,京东方实现净利润10.42亿元,华星光电实现净利润9.81亿元。
与此同时,韩国LG集团旗下的面板公司LG Display(LGD)在5年前就已签约的广州8.5代线项目,终于在日前竣工投产,LGD希望在国内市场“分一杯羹”。在此前两年的“行业严冬期”,京东方和华星光电“逆市投资”,加快面板8.5代线建设。LGD此时入华,刚刚成长起来的国内面板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
LGD在华面板厂5年终落地
有投资人曾这么评价面板业:这是一个独特的行业。设备类和上游原材料,小众且高不可及,下游需求却极为宽泛广大,承上启下的中游面板业,兼具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力密集为一体,注定是寡头竞争垄断的格局,也是当前中国“产业升级”的合理目标。
2011年,液晶面板的国产化比例不到5%,绝大部分都需从国外进口。国内不少地方政府纷纷邀请外资入华建面板生产线。
LGD广州8.5代线面板项目早在2009年已经签约,但因“准生证”问题,迟迟没能动工。2011年,液晶面板行业面临“严冬”,价格连续10多个月下跌,已经获批的三星和LGD中国工厂受大环境的影响也迟迟没有投产。
经过5年的漫长等待,LGD在中国的8.5代线面板近日正式在广州竣工投产。
该项目投资金额约280亿元人民币,由LGD、广州开发区(广州凯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创维投资共建,三家参股比例分别是70%、20%、10%。LGD在中国的这条8.5代线面板,将主要生产55英寸、49英寸以及42英寸电视用大中型超高清及4K液晶面板产品。
此前两年间,中国面板产业因关税政策重获新生。2012年,中国调整液晶面板进口关税,由3%升至5%。随之,中国超越北美成为全球最大显示市场,中国液晶电视全球销售占比从2011年的22.8%、2012年的25.2%上升至去年的29.4%,今年预计将超过30%。中国大陆液晶面板销售额在 2012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生产地,直追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
更验证了风水轮流转这句老话的是,LGD对中国市场的“放松”给了国内面板企业京东方和华星光电(TCL旗下面板公司)机会。京东方甩掉了巨亏“帽子”,华星光电持续盈利,成TCL集团最大摇钱树。
2014年上半年,华星光电实现销售收入85.06亿元,同比增长24.8%,净利润9.81亿元,2014年上半年,京东方实现净利润10.42亿,同比增21.22%。兴业证券日前指出,国内液晶电视面板的年需求量约8000万片,目前约60%进口,国产化比例已从2011年5%以下提升到目前 40%以上。
此时,LGD再也坐不住了。
与本土面板企业正面冲突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LGD广州8.5代线将会生产RGBW(四色)4K超高清面板,这种面板目前主要是中国台湾和日韩企业在生产。对国内面板企业来说,LGD面板在广州的投产并不是个好消息。
群智咨询研究总监李亚琴对新京报记者说,LGD是8.5代线,主要切割大尺寸面板,比如49英寸、55英寸,这与华星光电、京东方、南京熊猫正在上的新产线完全一样,生产的产品也基本重合,彼此之间形成了正面竞争关系。
据奥维咨询分析师刘丽娜提供的数据,中国目前包括投产和尚未投产的一共有23条面板产线,8.5代线占据9条。京东方共7条面板产线都已投产,其中3条是8.5代线,华星光电一共3条产线,有两条是8.5代线。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今年都向大尺寸面板转移,LGD无疑是两家最大的竞争对手。
李亚琴说,LGD的面板业务原本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就为17%,排在华星光电之后位居第二,如今实现本土化后,其竞争力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硝烟弥漫的味道,厂商们老早就嗅到了,差异化是本土企业的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