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3D打印还面临材料和软件开发瓶颈。目前,国外3D打印的材料已有100多种,而我国国产材料仅有几十种,大多数材料还依赖进口,价格相对高昂。李涤尘说,3D打印作为先进制造技术,主要体现在数字化制造,涉及光、电、材料、自动控制、数据、软件等领域,但国内关键技术、原料、软件都依赖国外。如果不重视技术创新,盲目跟风,将会长期受制于人。
专家表示,对比当年光伏产业发展的种种现象,值得深思。高纯度硅料和高电池转化效率一度是中国光伏企业的“痛点”。在3D打印产业链中,关键技术、材料、软件的制约有待突破,而各地政府相互攀比、分散发展,甚至盲目上马、低水平重复,无法使3D打印产业形成聚力发展的态势,长此以往,3D打印产业有可能重蹈光伏产业无序发展、恶性竞争的覆辙。
理性投资促进应用是关键
目前国内3D打印产业规模很小,发展却有点过热。如果企业和资本大量涌入,短时间内不可能产生效益。“希望理性投资,切实提升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而不是盲目跟风,炒作圈钱。”
专家认为,3D打印的战略意义毋庸置疑,西方发达国家目前都在抢占新兴制造业战略制高点。但我国目前国家层面的发展纲要或规划尚未出台,3D打印的行业规范和标准也尚未建立起来,市场成熟度不够,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
李涤尘认为,新的技术带来社会变化、产业革命,需要提前布局,对3D打印所带来的技术变革,一方面要客观认识其发展优势和作用,另一方面要防止走向两个极端,即要么不引起重视,要么一哄而上盲目跟风。
当前,关键是要突破和掌握3D打印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器件,实现3D打印全产业链的自主创新,防止和避免沦为产业链低端,成为廉价劳动和加工制造基地。专家建议成立专项,对3D打印技术和材料进行集中攻关。他们认为,目前北京、西安、武汉等已经形成有实力的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应该以这些地方为中心合理布局加大扶持,而不能再走上“撒糊淑面”的老路,在全国到处“点火冒烟”。
林峰认为,目前国内3D打印产业规模很小,但发展却有点过热,如果企业和资本大量涌入,短时间内不可能产生效益。扩大市场和应用才是各地应该做的,从应用的角度促进发展是比较好的思路,而不是一哄而上地生产设备。
他说:“我们希望理性投资,切实提升3D打印的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弥补中国3D打印产业的短板和软肋。
比如材料研发、软件开发、创意设计、商业模式创新等,而不是盲目跟风,炒作圈钱。”政府要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对3D打印的基础研究和开发阶段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引导大家使用3D打印,扩大应用范围。
专家指出,中国的3D打印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容量较小,应该在支持技术开发的同时,扶植3D打印的市场开拓,包括3D打印的应用、服务、教育培训等。只有市场应用进一步拓宽,3D打印产业才会真正发展壮大起来。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记者皮曙初、徐海波、陈俊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