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面电视、OLED电视、超高清、110英寸……1月7-10日,堪称全球消费电子风向标的CES展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三星、LG、TCL、海信、松下、索尼等主要彩电企业的展台照例被目不暇接的新概念笼罩。
变化,总是隐藏在热闹的表象下面。“TCL今年参展的产品中,有超过80%是采用集团自己生产的面板。”TCL多媒体海外业务中心总经理王成对记者表示。
“我们的对标对象仍然是三星。”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三星在液晶面板、半导体等上游领域的投资收到了很好的垂直整合效果,TCL集团除了投资华星光电涉足液晶面板外,接下来还将参股一家芯片设计公司,“投资规模在千万美元级别”。
除了在液晶面板、芯片等硬件范畴的突破外,TCL集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浪潮也张开了拥抱态势,通过多方面调整,更积极主动得触网。李东生对记者表示,“未来,TCL集团将更多得向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延伸。”
下一站,芯片
2013年前三季度,TCL在全球营业收入达610.96亿元人民币。彩电产业和手机产业的销售规模分别排名全球第三、第六。
在TCL集团的各个业务板块中,最年轻的液晶面板可谓后生可畏。根据TCL集团于1月8日发布的公告,2013年全年,其LCD电视销量为1766万台,同比增长11.93%;移动电话销量为5520万台,同比增长29.36%;液晶玻璃基板产量为140万片,同比增长达85.37%。
从盈利角度看,华星光电更是贡献了TCL集团的绝大部分利润。2013年前三季度,华星光电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净利润14.2亿元,占TCL集团同期净利润的81%。
“华星光电的效率、效益等指标均在全球名列前茅。”李东生表示,尽管2013年全球液晶面板供应充足,价格处于下降区间,但华星
光电的整体经营情况同比上一年有很大改善,多个关键指标看齐韩国的两家面板巨头,超过中国台湾地区同行。 这是饱受了缺芯少屏之痛的中国家电企业在上游关键零组件领域投资的惊险一跃。华星光电的成功尝试,其意义不仅在于为TCL集团贡献了营收和利润,更为其下游彩电业务的面板供应吃了定心丸。
作为彩电业的最重要上游零组件,液晶面板是中国仅次于石油、芯片、铁矿石的第四大单一进口产品。历史上,由于不掌握液晶面板,中国彩电企业曾多次遭遇面板缺货、库存跌价等尴尬。华星光电的产能约有一半配套给TCL集团旗下的彩电业务,另外一半对外销售给其他彩电企业。
在本届CES展会上,TCL展出了一款55英寸OLED电视,其面板就是由华星光电自行研发。当前,以OLED为代表的新型显示技术已在智能手机和液晶电视领域崭露头角,只要在量产技术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有所突破,即有可能在大尺寸电视上完成平板显示的技术升级。以往,中国企业在这样的技术换代期,通常面临产品推出上的滞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将面临一夜之间消失殆尽的危险。
“公司新建的8.5代线已预留了部分AMOLED产能,原有的8.5代线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技术改造进行OLED产品的生产。”华星光电CEO薄连明表示。
这正是李东生看中的垂直整合能力。“三星的优势之一在于产业链布局很深,包括对面板、半导体等的投资。”李东生对记者表示,从业务布局类型来看,TCL与三星的相似度很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TCL集团的对标对象仍然是三星。
沿着这一垂直整合思路,华星光电在去年年底启动第二条8.5代面板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规模为244亿元,设计产能为10万片/月。
与此同时,李东生还向记者透露,TCL集团正筹划投资一家成规模的芯片设计公司,投资规模达千万美元级别,“由于是上市公司,具体细节目前尚不便透露”。
芯片是典型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全球电子业的制造基地,中国对芯片有着巨量需求,但由于本土企业力量尚小,进口额连年攀升。来自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字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量1990.3亿块,同比增长13.5%,进口金额1752.7亿美元,同比增长27.9%。
千万美元级别的投资在芯片领域并不算大,但初步凸显了TCL在这一关键电子信息(行情专区)产业上游的决心。从TCL在液晶面板上的突破来看,其也经历了一步一步试探的过程。最开始,由于缺乏技术能力和资金实力,TCL选择了液晶模组环节作为正式投资液晶面板生产线前的试水。
尽管面临海外厂商的强大竞争压力,但本土芯片企业近年来在庞大市场缺口红利下,也不断生长。比如,在手机芯片领域,美国高通和中国台湾的联发科仍是无可争议的主流供应商,但华为海思、展讯、锐迪科、联芯科技等在市场上也占据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