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在彩电行业如何体现?互联网企业做彩电能成功吗?
互联网思维会对传统产业产生影响是毫无疑问的,彩电企业需要拥抱互联网!但单纯地进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往往难以达到
预期效果,希望合作能产生独有差异化产品呢?互联网企业会往往会寻求多家合作,同时合作过程中体现的往往更多是的隔阂和
摩擦。故此我们首先需要分析互联网思维和做法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就其合理部分快速吸收,强化己身,这样的互联网改造才能
有助于获得发展上的主动,而和互联网企业合作也就更具备基因基础。我们先将互联网思维在彩电行业的具体体现归纳一下:
产品开发上:互联网企业着重“少型号多次完美型”(而现有彩电企业则是“多型号单次完美型”)
软:软件定义产品,运营定义产品。这不仅仅可以加快产品对用户的需求反应速度,也能便于提升终端的可运营性;而传统
家电企业是硬件导向型,产品推出速度慢,终端可运营性考虑也不够
统:他们会对硬件进行平台化设计,单一芯片平台覆盖面广;这样在硬件上可以获得快速的规模经济,加速成本下降曲线,
同时也有助于快速积累可运营的客户;而传统家电企业的多硬件平台/多型号的机制使得规模经济不明显,碎片化的用户群体也
降低了可运营性
快:先做再完善,及早推出产品,快速迭代式开发,再高频次升级(回顾小米盒子就把“每周升级”作为了产品竞争优势),
这个做法得益于他们软件前后台规划开发人员和运营团队高度整合的组织形式。
管理运营上:机构扁平,合作导向,“试错”鼓励创新
平:扁平化架构,信息快速流动,自下而上的信息渠道很通畅,市场反应快;传统家电企业往往注重了领导的“权威性”,
层级多。
轻:轻资产,更多靠社会化合作,“众包”解决资源问题;而传统家电企业则往往强调“可控”,对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
有较强的控制意识。
闯:互联网企业是在试错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强调先做起来,快速迭代的产品开发机制以及轻资产结构使其犯错成本低调
头快,故而创新能力较强;而传统家电企业往往公司规模大等级制度明显,故此往往求稳,故此创新气氛受限制。
商业模式上:大开大合+系统设计
大开大合:互联网企业往往通过免费方式降低进入门槛,先亏损圈地,再获得收益,大开大合的模式,而且他们和风险资本
高度接轨,敢赌。传统家电企业对“亏损”高度敏感,初期的亏损往往代表着操盘者的无能和下课,难以支撑大开大合的商业模
式。
系统设计:互联网企业会采用一体化的产品组合设计(入口型产品+收益型产品),以及流量经营+系统变现的商业模式,而传
统企业则往往习惯于考核单业务收益能力。
市场推广上:先做再说+心理战
先说再做(预售方式+市场炒作):互联网企业往往心理素质很好,这是和其大开大合的商业运作相关的,在没准备充分的情
况下敢先声夺人,反而能增加成功概率,但这个往往是以稳健著称的家电企业所不适应的,他们往往习惯“先做再说”的套路,
对“先说再做”的做法则往往心理上鄙之为“忽悠”
诈,心理战:“放卫星”的宣传方式是互联网业内彼此竞争中常用手法,而由此产生的“十亿亏损砸市场”“百万盒子大赠
送”“百亿资金抢用户”等说法落到家电行业往往会造成企业的心理震动,至于是否真的要亏损十个亿,那是后话了,反正初期
心理战震慑效果已经达到了,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前面分析了互联网企业的各类“基因”以及落地到彩电行业的具体做法,无所谓好坏优劣,这是其在互联网行业长期“成王
败寇”的残酷竞争中沉淀下来的,但这些思维是否适合做彩电硬件则值得商榷。和老牌彩电企业相比,这些来自互联网的行业新
军更像是游牧民族,擅长骑射和围猎,但不擅耕种圈养。
历史上互联网企业对于硬件领域的围猎成功率并不高,因为大开大合的快速圈地手法对其在硬件领域的发展存在不适应性:
和PC互联网不同,电视/盒子领域免费送硬件发展客户成本过高,而卖硬件发展客户则用户积累速度太慢,互联网企业的既有发
展是习惯以“月”为单位计算的,用户规模至少是以“千万”来衡量的,然而在电视领域的用户积累速度相比太慢,在这方面互
联网企业缺乏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