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韩国大邱举行的第13届国际信息显示学术大会(IMID 2013)上,我国平板显示技术备受业界关注。韩国媒体
称我国半导体显示产业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IMID是韩国最大的显示器技术国际会议,本届IMID吸引了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业内人士参会,并有超过
500篇论文发表,参会者人数为历届之最。我国平板显示龙头企业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王东升应邀出席,并在开幕式
上发表演讲。
韩国舆论对京东方的参会表示关注。韩国媒体ETNews报道称,京东方是世界上增长最快最引人注目的显示器企业之
一。韩国媒体Hankyung称,中国显示器产业已经从外围发展成为了核心的追赶者,业界同行无不表示对中国快速追击的
发展速度表示吃惊。
“虽然目前京东方的销售不及三星和LG的五分之一,但仍被韩国显示器行业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在大面积液晶
显示器(AM)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中的活跃受到同行的注目。”韩国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据了解,在第13届国际信息显示学术大会之后,第四届中国北京2013国际平板显示产业高峰论坛将于9月10日至11
日举办,届时京东方将代表我国半导体显示产业龙头企业再次亮相。
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中国将成为液晶第一大国
2003年中国液晶产业开始了自主化征程。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稳坐了全球第三的交椅。
发展的代价是液晶产业长达10年的亏损。十年间,有些液晶企业顶不住压力轰然倒下,有些液晶企业做起来了,甚
至成为了中国整个行业发展的推动者。中国形成了北有京东方、东有中电熊猫、南有华星光电的局面。
结束了漫长的阵痛期,中国液晶企业正站在扭亏为盈的拐点上。
然而,似乎正渐入佳境的中国液晶产业却开始受到争议。反对者将液晶产业看做步光伏后尘的夕阳产业,炮轰其“
过剩”产能,看空其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液晶产业在全球来看都将是最有发展的产
业,产能不仅不会过剩,反而将供不应求。从国内看,亏损的阵痛打下了未来赢利的基础,中国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
液晶第一大国。
CEI:从2003年中国大陆企业开始拥有了液晶面板生产线至今,已整整十年。用几个词形容这十年你怎么选择?
欧阳钟灿:如果用几个词语来形容这十年,那就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人才、后来者居上。中国起步并没有日
本、韩国早,但目前已超过日本,这也就是后来者居上。当然,后来者居上这一结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
。
目前,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的成绩已经让日本和中国台湾非常羡慕。一位日本记者就曾感慨,当2015年中国大陆
的9条8.5代面板线都建立起来,中国大陆产量将占全球的30%,并且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而以前日本、韩国、中国台湾
的生产线将变成老旧过时的生产线。
而对于较早投产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来说,如果想建立更高技术的面板线,需要将之前建立的生产线毁掉重建
,如此一来成本要求非常高,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宁愿在中国大陆投建新线,也不在本地区投建的原因之一。
CEI:这十年我们的液晶产业确实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也经历了一个亏损的阵痛期,对于液晶面板产业漫长的亏
损期,你如何看?
欧阳钟灿:电子行业的发展是逆水行舟。如果只为了赚取眼前利益,不去发展规模,那么很快就会被淘汰下去,比
如龙腾光电,至今仍然只有一个5.5代线,其产量占比已被后起之秀华星光电、中电熊猫远远超越,如果所有企业都不
去发展规模,那么中国的液晶显示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可以说,这个亏损期是为以后的赢利打下基础。前十年的亏损对
液晶企业来说很艰难,但更展现出魄力。
跟包括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爬坡期,这个时期中国大陆用了
十年。以京东方为例,之所以京东方可以发展成为目前液晶显示的龙头企业,与前几年的亏损不无关系,因为其亏损的
原因是向前投资,当时如果不投资建新线,很可能就会衰落下去。如果整个行业都不持续投入,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
有可能会重蹈集成电路产业的覆辙。目前我国每年要花掉1700多亿美元去进口集成电路,这个数目已经超过石油和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