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征程要有新作为。从今天起,《中国电子报》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栏目,回顾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各领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走过的极不平凡的历程,展现电子信息产业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风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奋发有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市面上一台65英寸的4K液晶电视不超过3000元;10年前,一台42英寸的液晶电视至少需要3000元。价格巨大差异的背后,是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10年间的史诗般崛起。
10年光景,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彻底摆脱 “无屏之痛”,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华丽蜕变。得益于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的逆袭,中国老百姓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体会到了满满的幸福感。
液晶面板产业腾飞的起点
2009年6月的第一天,白为民与长虹、海信、康佳、TCL、创维、厦华、熊猫电子、海尔等中国大陆彩电企业高层,一行20多人飞往台北。此行目的是为了拜访当地的液晶面板厂,商谈采购事宜。当时的情况是:台湾地区能供应多少,大陆就能采购多少。
多年后,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白为民对《中国电子报》记者回忆起此事,仍感慨不已。从2009年到2015年,白为民连续7年带领中国大陆彩电商前往中国台湾地区采购面板,她也因此被媒体冠以“面板采购女王”的称号。
在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发展史上,那是一段极为特殊的过渡期。传统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被液晶(LCD)取代的命运已成定局。
那时一个棘手的问题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占液晶电视整机成本2/3的核心部件液晶面板却不能自给,被迫每年花费巨资,从韩国、日本等厂商手中采购。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液晶面板进口额高达460亿美元。“大家都特别着急,想尽办法要买到面板赶紧开发产品,否则当年的液晶平板电视就得被韩国三星、LG等企业垄断。”白为民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说。
TCL华星在印度的液晶模组厂
2010年前后,在政策鼓励和市场推动下,京东方、华星光电、中电熊猫、深天马等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先后投建液晶面板生产线。“很多国外同行并不看好中国大陆市场,有些国外厂家对于跟中国大陆的合作不屑一顾。”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之所以不被看好,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方面,中国大陆面板企业的起点很低,没有技术积累,与日韩面板厂商相比实力悬殊。另一方面,液晶面板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做传统产业的中国大陆企业此前从未涉足这么高端的制造领域。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还处在亏损中的京东方逆面板周期扩张,接连启动合肥6代线和北京亦庄8.5代线建设。这家中国大陆面板企业的“破釜沉舟”成为整个中国大陆液晶面板行业腾飞的起点。
从“跟跑”到“领跑”
由京东方掀起的“液晶风暴”震动业界,一直对中国大陆封锁技术的三星、LG、夏普等日韩面板企业,一夜之间改变态度,纷纷在中国投建高世代线项目。
极具前瞻眼光的京东方早在本世纪之初就已布局液晶领域,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到2013年实现了毛利润业内第一,产业规模、技术实力、市场份额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十年磨一剑,这位“液晶热潮”的发起者渐渐展露出行业领先者的姿态。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也逐步告别艰难的“跟跑”阶段,拿到了与全球面板厂商“并跑”的入场券。
随着我国液晶产业的发展,显示器件对电子信息领域的重要意义愈加彰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引导产业发展。2014年,《2014-2016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发布,提出到2016年新型显示行业按面积计算出货量达到世界第二,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0%,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000亿元。实际上,到2016年中国大陆液晶面板生产线已达25条,累计投资额超过4000亿元,成果大大超出预期。
没有了缺屏之忧的中国大陆彩电企业越跑越快,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我国平板电视保有量年接近3亿台,其中海信、创维、TCL等国产品牌占比高达70%。这一时期,大尺寸液晶电视凭借高分辨率、低功耗、宽视角、高画质、更轻薄、低成本等优势,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惠及千家万户。而这一切都要得益于京东方、华星等中国大陆面板企业的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