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多大,那时候中国的企业就以这个为借口,继续做CRT,结果人家做大了你就没机会了。现在中国的企业有一个非常错误
的观点,就是认为OLED的技术还不成熟,规模、市场还没有做起来,所以就没必要做。打个比方,树你都不栽,到时候摘桃子
有你的机会吗?”
对于京东方继续上马TFT-LCD项目问题,刘步尘说:“这就是一个企业有没有远见的问题。就类似于十年前LCD就要成长起
来,还有人投资去建CRT显像管的工厂,最后建成了就成了废铜烂铁。而且京东方本来就不是一个按市场规律办事的企业,作
为上市公司这么多年都没有挣钱,不是国家一直在补贴吗?”
银行授信500亿
尽管受到质疑,但京东方依然能从银行获得高额度的授信。2013年1月6日京东方公告称,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市分行
签署了《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获得综合(行情 专区)授信200亿元;2013年5月8日,京东方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签署
了《战略合作协议》,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将为京东方提供不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综合授信。京东方合计从银行获得500亿的
授信额度。
“因为我们这个产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愿意扶持的产业,这两家银行是国家政策性银行,所以也是要支持这个产
业,但是我们要贷多少钱,还得具体项目具体地谈。”刘洪峰告诉记者。
而在刘步尘看来,这只不过是迎合了北京市政府的需要。“因为北京市在家电方面很弱,没有自己的品牌,特别想扶持一
个家电企业或上游资源企业。这样的企业都是政府在背后作支持,亏了有资金注入,提供授信,但是,这样的企业能做好吗?
”
2013年的春天,对于连年亏损却持续扩张、被资本市场质疑为“烧钱机器”的京东方科技集团公司来说,是个收获的季节
。仅第一季度,京东方就实现净利润2.87亿元,单季度净利超过2012年全年水平。靠打创新牌,京东方终于“翻身”了。
创造:实现显示屏“0”的突破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京东方。客厅里,一台电视,两副耳机,两人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互不干
扰;汽车(行情 专区)里,一个屏幕,司机看到的是导航画面,副驾驶乘客则观赏大片,一屏双用;餐厅里,冰箱的门是透明显
示屏,冰箱内的食物一目了然……以前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如今在京东方都变成了现实。
谁能想到,显示屏技术领先的京东方,原来却是个濒临淘汰的企业。1993年,35岁的王东升临危受命,组建“京东方”,
从精密电子零件和材料(行情 专区)做起。20年时间,京东方实现了两次飞跃:通过市场化改造,从一个连年亏损、资不抵债
的传统国企,成为具有初步自主创新、自主经营和国际化能力的现代企业;通过创新发展战略,进入半导体显示领域,从行业
“进入者”成为“挑战者”。
2003年,京东方并购韩国的液晶显示业务,正式进军平板显示领域。经过10年的发展,京东方在高透过率、低功耗、3D显
示、触摸屏、柔性显示、透明显示等方面成绩显著,产品覆盖了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数字信息显示等领域
。
2011年6月,京东方北京8.5代线的投建,彻底改写了我国大尺寸液晶屏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中国制造”不仅有了“中
国芯”,也改变了世界显示产业的竞争格局。
创新:超过30%产品引领全球同行
“创新是京东方与生俱来的基因,也是京东方发展的命脉。”通过对平板显示行业技术特点和行业周期波动的研究,京东
方董事长王东升提出了企业生存定律:“若保持价格不变,显示产品性能每36个月须提升一倍以上。这一周期将不断缩短,未
来可能缩短至20个月。”
1995年9月,京东方率先成立国内第一个平板显示预研小组,寻找切入平板显示的机会;2003年1月,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
电子的TFT-LCD业务,精准切入液晶显示领域;2010年7月,由京东方负责建设并运营的中国唯一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
室在北京投入使用。
2005年,京东方拥有的专利不足百项,现在京东方可使用专利超过1万项。正是在专利技术的支撑下,京东方推出了一款
又一款具有领先地位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