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家具以及服装设计行业中,机器辅助设计技术影响深远。例如,超过90%的耳内助听器都是用3D打印技术生产,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智能软件计算如何优化助听器声频特性。3D打印技术可以使其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材料混合
1988年,第一台商用3D打印机问世。Materialise公司创始人Vancraen表示:“现在一些3D打印机可以混合不同属性的材料,将硬度、软度、密度不同的材料混成一体。3D打印机这种属性是目前研究涉及最少的,但也是最难以掌握及利用的。”
Vancraen认为,通过新材料的混合使用,3D打印技术的生产应用范围会继续过大,最终占据生产工业10%至30%的市场份额。
专家估计,3D打印产业2011年价值17亿美元;截至2015年,其价值将超过37亿美元。
我国3D打印产业出路
尽管受制于诸多因素,但3D打印将成为一个重大趋势,几乎已是板上钉钉。如何凝聚共识,既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又避免走光伏、LED等产业“大跃进”的老路?
左世全表示,未来国家应重点选择在航空航天、汽车模具、生物医疗、电子制造等领域进行3D打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产业化。除此之外,国家应该建立多部委协同推进机制,研究制定3D打印技术路线和3D打印中长期发展战略,明确3D打印发展的原则、阶段目标、技术路线、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推动完善3D打印技术规范与标准制定,促进3D打印技术平台建设,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3D打印示范基地。
颜永年表示,3D打印是产业界自主创新的过程,政府主要负责引导方向,要让民营企业有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持此观点的还有冯涛,在他看来,约束缺位与约束过度,都有可能造成企业间的不平等竞争。已有事实证明,一些3D打印中心提供的低价加工服务对北京隆源的盈利造成挑战,这将直接降低客户购买北京隆源3D打印设备的积极性。
在扶持3D打印产业的策略上,左世全与颜永年都认为,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税收等层面探索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值得期待的是,2012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在增材制造技术国际论坛上表示,中国将提速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近期,科技部有关人士也透露,目前3D打印的相关战略规划正在研究制定中。
随着3D打印技术在国内市场慢慢铺开,在其饱受追捧的背后,不少专家也开始担忧,如果核心技术无法取得突破,3D打印机在火暴之后恐将难以为继。在这方面,新能源从朝阳产业迅速沦落的经历已经为我们敲响警钟。若要真正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需要政府给予政策、资金等全方位的持续支持。
颜永年判断,距离3D打印的广泛应用可能还要十年,现在重视还完全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