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使用环节,电动车绝对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相对而言,倾斜政策并且集中力量进行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发动机起停系统、混合动力技术以及生物柴油技术的开发,似乎还更靠谱一些。
B、电动车会加剧能源浪费
“电动车不仅不环保,而且还会加剧能源浪费。”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事实。电动车还有很多技术障碍没有被突破。
从世界上第一块电池诞生开始,电池在低温状态下的“跑电”现象就一直困扰着科学家,而且一困扰就困扰了两百多年。居住在北方的人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如果相机或手机在冬季暴露于户外的时间太长,充满电的电池往往在十几分钟后就没电了,这就是俗称的“低温跑电”现象。不论是铅酸蓄电池还是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中都会出现电离活性减弱的问题。由于电动汽车的电池组通过金属导线和各种电气设备连接,因此在低温季节不可能让电池组做到完全保温的效果。
举个例子:北京一位车主在冬天的晚上给电动车充电,只花了20千瓦/时的用电量就把电池充满了。第二天一早,该车主一上车,发现昨天充满的电只剩下两格电了。不得已,又下车继续充电……这等于是说,原本只需要20千瓦/时的电量就能跑完的路,这一次得需要40千瓦/时才能跑下来——如此全世界数亿车主每年都有两次这样的遭遇,所造成的能源浪费就是相当巨大的。据统计,全世界90%的汽车所集中的区域,其冬季气温都会低于5摄氏度。
C、电动车实用性不佳
除了加剧能源浪费,从技术上讲,电动车还存在续航力低下的问题。说实话,大部分消费者不会去关心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了多少,他们更关心的是车辆的实用性和用车成本。就实用性表现而言,电动车恐怕还无法让消费者满意,这直接决定了电动车的市场实用性。目前,纯电动车在充满电的前提下如果能拥有200公里的续航力,就已经堪称是“世界第九奇迹”了。如果你想玩长途自驾游,电动车绝对会让你感到憋屈。续航力过短是电动车的软肋之一。
D、电动车用车成本不低
有人说,电动车可以通过低廉的用车成本来吸引消费者,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导。两毛钱跑一公里,这确实不假,但是用车成本是由购车支出、维修保养支出和能源支出三个因素构成。目前,电动车的价格依然高高在上;维修保养起来也比普通汽车麻烦,电池组过了一段时期就必须进行回收更换,这项支出几乎等同于车价的五分之一……以上两个因素,足以抵消电动车在能源支出上所占据的优势。
E、没有电动车的人为有电动车的人买单
这里不妨先说个故事:从唐代开始,就开始渐渐不准民间私酿酒。有官员上书表示,禁止民间酿酒一来可以增加国家税收;二来可以稳定粮食市场。由于古代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相当有限,如果放任民间酿酒就会大量消耗粮食,在歉收之年就会导致粮食价格上涨。那些不喝酒的人,就要为喝酒的人买单了。
言归正传。现在中国的发电量缺口还很大,很多城市都有限电举措,换句话说,中国的发电能力已经到了上限,却只能最小限度满足国内正常用电需求。在“粮食”刚刚够吃的前提下,电动车跳出来横插一杠子,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或许有人会提出“错峰用电”的举措,但不是每一位电动车车主一定会选择在晚上充电。如果国内电动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肯定会导致国内电力资源的紧缩,电价势必会出现大幅度上涨。如此一来,没有电动车的人就会为有电动车的人买单。此外,电价上涨还会引发各行各业的生产成本上升问题,从而引发更加严重的连锁效应——电价上涨三毛对于国家经济造成的冲击,要远远比汽油涨价三毛严重得多。
F、电动车的安全性有问题
之前深圳一辆电动出租车在遭遇事故后发生严重燃烧,造成车内三人死亡。此事闹得沸沸扬扬,电动车的安全性受到普遍质疑。后来,由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广东省消防总队、北方车辆研究所、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等技术机构的13名专家组成了质量鉴定小组,并公布了“5·;26”深圳比亚迪电动出租车被撞事故的鉴定结果,鉴定报告称,在事故中该车的动力电池并没有发生爆炸,全部96节动力电池中的72节单体电池未起火燃烧。比亚迪随后发布公告称,参与燃烧的24节单体电池,铝合金外壳和电池极板局部燃烧,但是电池极板仍保持整齐、层次分明,没有显现爆裂现象。
这种报告和解释完全是在偷换概念,简直令人匪夷所思——从头到尾,都没有人质疑说事故原因是因为电池爆炸,为何专家们要去探讨“爆炸”的问题?其次,哪怕只有1节单体电池起火呢?这也是会要命的,何况是24节电池燃烧?根据这个“电池没有发生爆炸”的结论,死者家属是不是还要给比亚迪送一面锦旗以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