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诺、蓝魔、原道等品牌也不负众望,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11年6月,DisplaySearch发布的季度性平板电脑销量和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一些较不知名的品牌的平板电脑成为全球平板电脑成长最为快速的一部分。白牌平板电脑出货量从2010年第四季度的56.7万台增加到2011年第一季度的190万台,环比增长235%。中国成为最大白牌平板电脑市场,占全球总出货量的44%。
对于苹果对自己的生意起到的种种决定性作用,吴志明表示自己还是非常期待苹果或是其他有实力的公司可以不断掀起新的风潮,他说:“苹果是标准高端市场,而我要抓住的却是它带来的低端市场,目前低端市场利用低价走量还是颇具规模的。”
吴志明之所以热衷于跟风,因为从事的行业经常引发价格战,就在平板电脑刚刚取得不错成绩之时,价格战再度侵袭,理由和MP3时代的一样,都是准入门槛被降到任何人都可以尝试的境地,受价格战影响,吴志明每台平板获利极为不稳定,多时将近100元,少时则仅有10元多。
永不消逝的声音
此时的廖科文开始了自己的去MP3化进程,并没有将精力放在其他同行热衷的平板电脑的代理上,相比代理其他产品,平板电脑的代理难度降低很多,因为接触的品牌商都是之前的老朋友,像吴志明和廖科文平时都是经常在一起喝茶聊天的朋友,很多生意上的事情都很好说话。
相比吴志明在紧跟最新技术趋势来“快进快出”调动自己的生产线,廖科文选择了一种长线方式来经营自己的生意,两个人不同的人生轨迹也折射出国内数码产品市场的沉浮。
廖科文意图将未来自己的业务主线放在耳机这种不太起眼的周边配件上,他在代理MP3的时候惊奇地发现,相比MP3这种价格波动性比较大的产品,耳机的价格浮动很小,三五年下来都未见得降价,部分型号随着减产能因素还能有所上调,而且在客户和渠道上,耳机和MP3有很多重合之处,相比代理其他产品,渠道无需重建。
在廖科文看来,尽管MP3播放器几乎在市场上绝迹,但消费者渴望随身听音乐的需求是存在的,目前的情况只是将MP3作为一个附加功能集成在移动终端,而听音乐必然会带来对于耳机消费的需求,用他自己的话就是:“MP3可能大家不太需要,但对于声音的渴望却永不消失。”
最为重要的是,耳机并非MP3、手机等产品可以通过参数上的直接数据体现出产品的价值,更多是品牌价值以及声音的主观感受,低端产品很难通过价格战的方式来占领市场,相比错综复杂的MP3市场,耳机市场显得更为有序。
因此,廖科文在2010年将自己的生意全部转向耳机,并成功拿下AKG、铁三角等耳机品牌的广东省代理权,目前,AKG每月的销售额在200多万元,铁三角在100多万元。
但耳机生意也并非是无本买卖,相比MP3,代理耳机对于资金储备以及现金流的操盘难度更大,因为一个品牌耳机型号、颜色繁多,并不像MP3只有几个型号的产品,以铁三角为例,高、中、低所有产品型号累计过百,而每一个品类都需要备货,都要对市场销售情况做出预估,“如果保证不了10%的毛利,那么作为省级代理,我们将是无法生存的。”廖科文表示相比做耳机,MP3则不用考虑毛利,只要保证自己能赚到钱来速度走量即可。
库存问题一直是让廖科文头疼的事情,因为耳机周转一次的时间为3个月左右,而MP3则是一个星期,如果保证不到10%以上的毛利率,其每月资金回报率则只有3%左右,“你也知道我们这种私营企业的利息是很高的,3%的回报率还不够还利息的。”廖科文对本报记者表示。
探寻颠覆性
颠覆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形成一个新产品类别从而颠覆现有的市场格局的创新。它和激进式创新(radical innovation)不同。后者主要强调在技术上的显著突破,而这种突破往往是给现有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性能,却未必能够创造一个新产品类别。
如英特尔推出的在技术上激进式的新型微处理器却不一定具有市场颠覆性,而颠覆性创新则可能颠覆现有市场。例如,微型电脑(mini- computer)对于大型机(mainframe)市场及个人电脑对于微型和大型机市场就是如此。和大型机相比,微型和个人电脑在技术上不但没有突破, 反而代表更低的层次,但它们却创立了两个崭新的产品类别,并将大型机挤出了计算技术应用的主流,同时也创造出苹果,微软,英特尔,惠普和戴尔等一代高科技 企业传奇。
新市场的破坏者
虽然激进式创新容易吸引眼球,是媒体的宠儿。但对于企业而言,真正能够帮助它们形成持久竞争力的却大多是颠覆性创新。联合利华的一项研究指出, 它总利润的70%来自于过去推出的颠覆性创新。另外,激进式创新需要技术的大幅度突破,这种突破受制于各行业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于企业而言往往可遇不 可求。但颠覆性创新的产生看似随机却有章可循,其产生主要依赖于对市场和用户的深刻洞察。而且它大多采用现有技术,甚至是现有技术的降级版,在创造上也要 相对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