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处在风口浪尖的三一重工又有了新动作,据透露三一重工将投资1亿元在宜宾建立机械再制造基地,项目将于年底前开工。据悉,该项目总占地55亩,建设包括工程机械再制造车间、部件再制造车间和综合大楼等,预计2013年建成投产,年销售收入将达3.5亿元。加上此前在乐山和泸州的项目,三一重工在川发展再制造产业的投资将接近5亿元。事实上,三一重工早就把触角伸向了再制造领域。据统计,仅在2011年,三一重工即在浙江衢州、安徽六安、湖北襄阳、河北迁安、新疆等至少11地涉足再制造项目。
什么是再制造
再制造对消费者而言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再制造的产品更是普遍认为是二手货翻新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再制造呢?
再制造是一种对废旧产品实施高技术修复和改造的产业,它针对的是损坏或行将报废的零部件,在性能失效分析、寿命评估等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再制造工程设计,采用一系列相关的先进制造技术,使再制造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新品。它以旧的机器设备为毛坯(Core),采用专门的工艺和技术,在原有制造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新的制造。
再制造不同于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再制造也不等于一般的原材料循环利,再制造的内核是采用制造业的模式搞维修,是一种高科技含量的修复术,而且是一种产业化的修复,因而再制造是维修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对传统维修概念的一种提升和改写。
再制造的诞生使得产品的性能和价值得以延续。它使得产品的全寿命周期链条拉长为产品的制造、使用、报废、再制造、再使用、再报废。 最终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能源资源消耗完成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让能源资源接近“零浪费”,这就是发展再制造产业的最大意义所在。
通俗的讲,再制造就是将已经废弃的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工业废品进行专业化的批量修复,使得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
再制造产业迎发展机遇
再制造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于发达国家,是发展现代循环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再制造产业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巨大产业,并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美国来说,目前美国再制造业年产值1000多亿美元,解决了100万人就业,是美国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作为世界制造产业排名第一的制造大国,中国每年产生的废弃工业产品数量惊人,若是能把这些工业废品回收再制造,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非常的惊人。据统计,2002年我国因机械产品腐蚀损失近6000亿元,占当年我国GDP的5%。据中国工程院调查报告,2006年我国因机械产品摩擦磨损损失9500亿元,占当年GDP的4.5%,加起来接近GDP的9.5%。而发达国家二者相加损失仅占GDP的4%至5%。只要解决10%的磨损损失,全国每年就可节约1550亿元。以500公斤的发动机为例,直接回炉相当于利用500公斤废钢,折合1000多元,而再制造后售价一般不低于3万元,同等资源利用的产出率可提高20倍以上。
近年来,政府也注意到了工业废品对于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及再制造产业的巨大经济效益,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推动再制造的发展。
200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同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将再制造作为重要领域。山东济南复强动力公司成为我国第一家再制造企业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uploadfile/day_121123/201211231017147404.jpg)
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14家整车制造、零部件企业及部分再制造专门企业开展再制造试点。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提出,国家支持企业开展机动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的再制造和轮胎翻新。我国法律还规定了再制造标识制度,提出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在显著位置标识为再制造产品。这为推动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并提出了完善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还会同财政部等10部门成立了《再制造产品目录》编制领导小组,着手建立再制造保障体系。
在国家发布的“十二五”规划中,再制造业也被列入节能环保产的重点发展产业。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2012再制造国际论坛暨再制造国际展览”上,业界人士表示随着“十二五”规划把再制造业列入节能环保产业,我国再制造业进入全面提速阶段。预计到2015年,再制造行业总产值有望达到1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