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对外公布了电工行业2012年一季度经济分析报告,根据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电工行业产销增速大幅减缓趋势明显。分析人士认为,单纯的产量下降不一定是坏事,从长远角度看,发电、输变电设备产量的理性调整会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电工行业产销增速减缓明显
2012年是电器工业全面实施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在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运行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环境下,我国电工行业已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在发展方式和发展速度上出现了调整的迹象。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发布电工行业2012年一季度经济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首季,电工行业产销增速出现了大幅度减缓的运行态势。1~3月份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254.28亿元,同比增长12.95%,工业销售产值9931.58亿元,同比增长12.46%,比2011年同期增幅分别降低了19.84和20.07个百分点。如此低的产销增幅是除了2009年第一季度(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之外,近几年来所没有过的。
从重点监控的主要产品看,一季度约有一半产品产量同比减少,其中尤以发电设备最为突出:发电机组产量为2717.83万千瓦,同比减少18.47%,电站用汽轮机和风力发电机组降幅最大,分别达到-36.16%和-33.41%。
同时,进出口贸易增长乏力,行业内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增加、利润总额减少,行业经济效益和经济运行质量下滑。2012年一季度电工行业出现了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增加,实现利润减少的情况。全行业企业亏损面为21.66%,比上年同期扩大了4.04个百分点,行业内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也由2011年一季度的49.95亿元增加到今年一季度的99.32亿元,亏损额增加了近1倍;尽管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454.19亿元,但却比2011年1季度减少了5.52%,出现了“负增长”,这也是“后危机”以来的首次。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研究员程仁超表示,单纯的产量下降不一定是坏事,从长远角度看,发电、输变电设备产量的理性调整会促进行业持续发展。这些行业应该从前几年过多注重产量增长向注重质量效益增长的方向转变。
合理应对产能过剩问题
程仁超表示,根据统计的数据以及企业走访情况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包括应收账款快速上涨,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增大;排产难度越来越大;利润下降及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导致企业研发投入经费“缩水”;我国电力设备出口目标国纷纷出台限制性政策等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近一两年由于国家银根紧缩政策,电煤尚未实施联动等原因,电力用户单位资金紧张,导致发电等设备企业应收账款快速增长,资金周转率下降,周转压力增大,资产负债率增大,企业偿债能力下降。
“而一般性产能过剩是导致目前电工行业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程仁超表示,低端产品竞争陷入“红海”,而高端装备制造部分核心技术仍然被国外企业掌握,我国电工企业要开拓蓝海还有一段路要走,这方面在政府层面也应该给予积极支持政策。
程仁超表示,建议政府严格控制行业基本建设投入,杜绝新增一般性产能。同时制定并实施重点技术装备产品成本指导价,来解决目前输变电设备制造等行业内存在不计成本、不顾产品质量的恶性低价竞争现象。程仁超建议应该存在由政府部门授权,行业协会、相关归口研究院所等第三方机构牵头,根据行业实际特点和平均水平,制定分行业、分产品的基本指导价。该指导价并非所谓的“价格联盟”的产物,而是客观反映当前时期内生产该产品所应当包含的最低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期间费用、上缴税金和企业合理利润等要素的总和。指导价出台后,由政府部门协调用户单位在招标过程中参照使用,改变目前仍然风行的最低价中标或变相最低价中标的原则。
同时,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给出的报告中也提到,政府部门应牵头并拨出专项经费开展共性技术研究,可组织专门人员,集中攻关、成果共享,研究重大技术装备可靠性模型和失效机理分析,建立重大技术装备可靠性数据库和产品失效预警平台,全面提升我国工业产品的技术、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