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汽车电子 > 正文
华为苹果百度微软,汽车制造哪家强?
[发布时间]:2021年1月25日 [来源]: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 张一迪 [点击率]:3213
【导读】: 华为造车了,百度造车了,微软造车了,科技企业“造车风”越刮越猛。汽车向前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科技大厂扎堆进军汽车领域,想要扮演什么角色又有着怎样的战略企图呢  让汽车企业做代工  近日,百度...

  华为造车了,百度造车了,微软造车了,科技企业“造车风”越刮越猛。汽车向前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科技大厂扎堆进军汽车领域,想要扮演什么角色?又有着怎样的战略企图呢?

  让汽车企业做代工
  近日,百度与吉利宣布合作,入局智能电动汽车研发。百度在汽车智能化路线上已经沉淀了8年,那么吉利会成为百度的代工厂吗?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合作是建立在吉利最新研发的纯电动架构——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之上,采用百度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作为支撑来共同打造的,也就是说,吉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代工厂那么简单。
  关于汽车代工的可行性,因另一家科技巨头的动向被再一次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据悉,苹果公司和现代汽车计划在3月份签署一项关于电动化自动驾驶汽车的合作协议,并有望最早于2024年在美国生产。
  早在2014年,苹果就启动了名为“泰坦计划”的造车项目,与现代合作很可能是这项计划中的一部分。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苹果一直以来主攻智能终端,在汽车制造上积累相对薄弱,此次合作很可能会利用自身的软性能力,打造诸如智能驾驶舱类的汽车产品,苹果更多地想要扮演软性技术支撑的角色。
  作为一家消费电子公司,苹果在设备外观、系统设计与软件生态上都有着长足的经验。有消息称,“泰坦计划”开始之初,苹果就试图开始设计自己的汽车,虽然苹果一直未向外界公开透露计划细节,不过消息人士称,苹果一直希望制造一款汽车,与其他公司竞争。
  苹果智能终端一直由富士康、台积电等公司代工生产,如果苹果造车欲承袭相同的路线,那么很可能会开辟出一条科技企业做设计、让车企做代工的路线。
  就在不久前,富士康与吉利的合作恰恰印证了这条路线的可行性。近日双方宣布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将为第三方汽车企业代工,汽车设计与代工生产剥离开的汽车制造新模式即将成为汽车行业的新潮流。

  帮助汽车企业造好车
  有科技企业大胆尝试汽车设计,也有企业致力于做好车企背后的“技术供应商”。
  对于科技公司来说,互联网公司擅长于网络能力、单车智能、云服务、计算架构这样的“软”性能力支撑,例如华为,可以提供芯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等硬件支撑,但是缺乏汽车机械工程的积累,在如何通过软件系统控制车辆上的空白有待填满。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羽此前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科技企业制造整车还面临着两点挑战,一是资质准入问题,二是树立品牌很难马上实现。“与其成为成熟汽车品牌的竞争对手,不如成为所有汽车企业的供应商。”王羽对记者说。
  在国内造车势力中,华为就很坚定地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华为从入局汽车行业之初,就不断面临着是否会造车的猜忌,为了证明自己确实不造车的打算,华为在2020年12月发布了一则由任正非签发的《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的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
  从目前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来看,确实凸显出成为Tier1车厂的潜质,从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芯片等智能化部件,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以及智能车云组成的智能系统,再到由华为自研AI芯片的智能驾驶MDC、智能座舱CDC、智能车控VDC三大计算平台以及AOS、HOS、VOS三大操作系统组成计算与通信架构。
  华为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全栈布局,除了四个轮子和底盘,华为都在做,未来很可能会朝着汽车一级供应商的方向发展。
  日前正式宣布进入自动驾驶赛道的微软,未来成为车企供应商的模样也愈渐清晰。微软在携20亿元合作通用Cruise瞄准自动驾驶前,已经进行了长年的缜密布局。在近四年的时间里,微软Azure云服务不断出现在与自动驾驶公司合作的清单里,比如与美国密歇根的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合作,为其提供云和网络安全服务;与自动驾驶AI软件开发公司Wayve公司合作,开发数据驱动解决方案。
  业内专家认为,微软在通过Azure持续向汽车领域延展云服务能力,或许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为自动驾驶商提供软性技术支撑。
  “未来汽车行业中,智能化是竞争力的体现,科技公司、传统车企都在朝这个方向发展。”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鹿文亮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无论是华为还是微软,都在扮演着车企技术供应商的角色,这样一来能够快速获得回报,相比制造整车来说,承担的风险也会更低。二是可以通过将自身技术优势向汽车领域延伸,推动传统造车向智能化方向迈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j”,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