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随着10月30日华为首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其在汽车领域的定位和业务边界再次明确。但不同的是,HI的发布显然可称得上华为在汽车领域迈进的一个里程碑,其不仅彰显了华为依托自身ICT技术为汽车行业创造价值、赋能车企的实力,同时也表明了华为将触角持续延伸至车产业核心、谋求更大话语权的决心。
回顾过去,可以说从2014年成立“车联网实验室”开始,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探索及布局便呈现明显的加速趋势,外界对华为造车五花八门的猜测也喧嚣尘上。尽管华为屡屡强调不造车,但随着汽车产业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传统车企、互联网巨头、零部件供应商等纷纷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布局,其抢占产业制高点及高价值部分的任务也变得急迫起来。而如今,美国制裁带来的手机业务受阻隐忧,更使其新业务拓展的重要性和战略性意义进一步提升。
由此,无论从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或是华为自身业务布局的需求来看,其在汽车领域无疑将越走越深。正如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在发布会演讲时所强调的,“HI品牌的发布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华为将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
聚焦ICT技术,瞄准增量部件、解决方案
作为一家“跨界入局”的企业,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核心竞争力,是在新领域立足的关键。而对于华为而言,发挥ICT(信息与通讯)技术优势,在增量部件和解决方案上为汽车产业和企业创造价值则是其主要方向。
具体而言,从2009年尝试开发车载模块开始,过去十年的时间华为在汽车领域定位的确立有两大重要标志。2014年,华为成立“车联网实验室”,致力于汽车互联化、智能化、电动化和共享化的技术创新,延伸华为“端、管、云”的ICT能力,面向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应用场景储备技术;2019年5月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定位和业务边界: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提供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帮助车企造好车。
在此期间,华为也逐渐扩大了自身车企朋友圈,并与其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据国信证券梳理的“华为造车里程碑”,2014年四季度华为先后与东风、长安、一汽签订合作协议,在车联网、智能汽车领域共同开发;2015年华为接连拿到来自奥迪、奔驰的通信模块订单;2018年东风和华为深化合作,打造智能网联汽车;2019年4月上海车展期间,华为首次以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身份参展,并与沃尔沃、上汽荣威、ARCFOX、宁德时代、四维图新等多家主机厂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开启战略合作,提供ICT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化服务。
而今年,随着5G基站在全球范围内的加速建设及5G通讯技术的加速推广,华为更是于此前联合一汽、长安、东风、上汽、广汽、北汽等首批18家车企,进一步成立了“5G汽车生态圈”,加速5G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商用进程。
可以看到,无论是在相关领域联合车企进行开发或是在订单上的合作,ICT始终是其最为倚仗并不断强化的核心。在华为看来,智能汽车是ICT行业与汽车行业融合的产物,随着汽车新四化的加速,基于ICT的硬件和软件将在未来汽车行业中发挥更大价值,这是其进入智能汽车领域的根本原因。
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智能化在汽车行业的推进,其也正在改变传统汽车的属性和价值结构。对此,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在去年对外界首次阐释华为汽车业务时表示,“未来汽车产业的价值和构成,70%都不在车身、底盘等传统领域”。这无疑显示出华为对于未来汽车更高价值组成部分的重视与追求。
由此,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加速到来的机遇期,华为依托自身ICT技术优势强化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这一新趋势上的布局与实力,并推出相应品牌,显然势在必行。对于华为而言,在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之外,新增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这一标签或身份,也更加有利于其与车企展开深度合作,并在汽车产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HI带来了什么?
作为华为打造的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品牌,王军携HI在华为Mate40首发的华为年度旗舰新品发布盛典上压轴登场,使得HI一出场便引发了不小关注,同时也显示出华为对其的重视程度之高。
在HI发布之后,外界对此评价不少,有人称其为“全家福”式解决方案,也有观点认为华为可能成为汽车行业的英特尔或博世。但就其本身而言,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巨头,野心勃勃的华为显然并不想成为下一个谁,在汽车领域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