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零件制造毕竟不是技术密集或需要很深厚的理论基础。即便像公司已经介入到下一代产品的研发,但更多的技术含量还是在累积材料、工艺方面的行业经验。
安洁科技董秘李棱介绍,公司算是中国制造比较典型的一类企业,已经从简单地来图加工转变为可以在下一代新产品中参与研发,可以为客户的诉求提供解决方案。这一类制造型企业比完全靠劳动力和价格取得订单的企业更能代表中国经济的未来。
“因为中国制造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卖体力的阶段。产业上,在原材料方面,由于我们基础学科的薄弱,可能短时间内还没有办法去突破国外的垄断和技术壁垒,制造出高精尖的产品,但在一些依靠行业经验和沉淀来参与苹果新品开发的制造业,中国还是有希望借此向产业链微笑曲线的高附加值一端发展”,李棱表示。
虽然比亚迪方面表示,不方便透露其为苹果提供的零部件范围,但一位IT人士透露,“按照圈里面的说法,苹果的电池供应商应该在比亚迪与富士康之间。”而从比亚迪此前披露的财务报告中,亦有端倪可寻。
2007年,比亚迪分拆生产手机外壳及键盘的子公司比亚迪电子独立在港上市,但母公司仍保留最关键的手机电池业务。2011年上半年,比亚迪手机及电池业务收入119亿元人民币,较汽车业务的95亿元收入高出25%。比亚迪在中期报告中透露,手机客户包括诺基亚、华为及中兴,但未提及苹果。
述评
中国苹果与美国苹果
在中国,也有成千上万的苹果公司,他们种植、销售真正的苹果,中国的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以来稳居世界第一。中国是世界第一的“苹果”大国,在美国苹果不像现在这般如日中天的时候,中国这个“苹果”大国,是不用加引号的。
不过,两个苹果大国“道不同不相为谋”。中国的苹果生产者整日里想的是如何尽快把苹果卖出去,那怕降价赔本都行。而美国的苹果生产者整日里想的是如何尽快提高苹果的产量,如何加价以多赚钱。
在中国苹果主产地烟台,经销商们正赔本甩卖,10块钱3斤都乏人问津,经销商赔几千万的不罕见。在苹果的主销地北京新发地市场,几百辆装运苹果的卡车一字排开,然而,买苹果的还没卖苹果的多。
中国苹果的产量3500万“吨”,经销商赔本都没有全部卖出去。美国苹果iPhone的销量是3700万“台”,经销商大肆加价还供不应求。
一个是赔本赚不来吆喝,一个是赚了便宜还卖乖。这是中国苹果和美国苹果的对比,又何尝不是中国产业和美国产业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