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早就不是个新概念,然而今年它却异常火爆,究其根本是因为,随着科技不断地进步,技术硬件条件逐渐发展完善、产业规模快速壮大,更重要的是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才能让智慧城市顺利建设。
回顾2017年,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进入一个全新突破式发展阶段,“新型智慧城市”开启智慧城市3.0版本;大数据让城市拥有“智慧大脑”;无人汽车投入生产和使用;AI、石墨烯、5G、VR/AR等新技术应用愈加引人入胜。2017年智慧城市建设都有哪些关键词?
一、 新型智慧城市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城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网信办在全面调查和摸清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面对智慧城市建设遇到的新挑战和新要求,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并且牵头组织国家发改委等26个部委联合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此外,网信办提出了以点带面的建设思路,确定深圳、福州、嘉兴三个城市为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由此正式拉开了国内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序幕。
2016年11月22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务实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的通知》,同时下发《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6年)等相关附件。
二、智慧大脑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城市数据建设的跟进,大数据对于城市管理发展的影响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挖掘“数据金矿”帮助城市发展决策管理。
大数据能够为城市带来什么?实现部门、区域、行业间的数据开放融合、共建共享,构建发展决策、问题诊断、产品研发等支持系统,就能拓展城市民生监测评估、城市管理危机预警的应用。
在城市运行和经济发展中,大数据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资产,是构建智慧城市的基石,被视为支撑城市发展的“智慧大脑”。 正如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所说,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大数据能够帮助政府提升公共服务效率,进一步改进惠民服务。
三、AI(人工智能)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在不断鞭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升级革新,而智慧城市的创新发展同样离不开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硬件、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驱动。
有迹象表明,AI(ArtificialIntelligence,即人工智能)正开始大力渗透到智慧城市的众多细分领域。以智慧政务为例,迪威视讯研发了基于大数据、AI、信息安全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可实现城市数据资源的共享协同,建立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和多元化服务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使“百姓跑腿”变成“数据跑腿”。
四、智慧城市生态圈
近年来,以华为为代表的智慧城市行业大咖正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动开放ICT能力,构建智慧城市“生态圈”。目前,华为在全球建设了13个OpenLab,成为华为与客户、合作伙伴联合创新、开发、验证以及体验的中心,与全球400多家解决方案伙伴开展了广泛合作。从2016年7月华为发布“智慧城市生态圈行动计划”到目前为止,已有30家合作伙伴加入华为智慧城市“生态圈”,包括中国电科、航天智慧、软通动力、神州数码等。
智慧城市生态圈旨在通过协同行业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全领域、全周期的服务:在领域维度上,生态圈将进一步扩大,提供商业模式、咨询规划、总集、运营、ICT基础设施及平台和智慧应用各类服务,覆盖全领域;在时间维度上,从智慧城市建设最早的项目群规划立项一直延续到项目群总体竣工阶段,客户可以从生态圈得到完整的系统的服务。
五、5G
2016年11月,举办于乌镇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美国高通公司带来的可以实现“万物互联”的5G技术原型入选15项“黑科技”——世界互联网领先成果.高通5G 向千兆移动网络和人工智能迈进。
5G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宽的带宽,网速预计将比4G提高10倍左右,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更高的网络体验需求;5G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时延,能够满足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行业应用的特定需求,拓宽融合产业的发展空间,支撑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2017年11月15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确定5G中频频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