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例来说,突破远程智能PDU除在各政府机关,银行、海关,煤矿,学校获得大量使用外,也在电信级巨型数据机房得到重点应用。而这些用户通常可以获得的利益是:
1、通过局域网或者广域网用电设备进行开机、关机和重新启动等操作
对设备取电的智能性,远程可控性达到更高要求。
2、同时监视负载分路电流、总电流、总电能、零火电压、零地电压和温度等;对机房设备用电实现点到点的统计和用电环境监测。总电能的了解便于计费的需要。
3、多层密码设置,对于设备失败和设备死机等问题,实现远程恢复,减少手动干预,减少现场人员维护的成本,提高故障恢复的效率。
4、可实现定时关断每一位输出插孔单元的电源的动作,同时监视每个输出插孔的开关状态。
无线化
当下,各类电子电器设备基本使用的是有线充电插座,在未来,随着无线供电技术的发展,插座也可以实现无线充电!
无线供电技术其实早点很多年前就有概念,并且有不少专家希望在此有些突破,基本上无线供电技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电磁耦合
电磁耦合对电源工程师来说,再也熟悉不过了,变压器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传递能量。如果把变压器的两个绕组分开,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无线供电。电动牙刷的充电就是个典型案例,但是用电磁耦合的方式有很大的缺点,没有高磁导率的磁芯作为介质,磁力线会严重发散到空气中,导致转递效率下降,特别在两个线圈远离的时候,下降的非常厉害。所以不适合大功率,远距离的无线供电。
2、光电耦合
把电能转化为光能,比如激光,通过光将能量传递到目的地再转化为电能。这种无线供电技术比较直观,而且光电转换技术也相对应用广泛。但是光的传递路径具有缺陷,就是传递路径中不能有障碍物。所以这种技术,也是有很大的应用缺陷。
3、电磁共振
电磁共振这个名词有点陌生,据说其原理类似声波共振的原理,两种介质具有相同的共振频率,就可以用来传递能量。WiTricity的技术就是采用了这种原理。他们称之为非辐射性电磁共振。当然这可能并不是说该项技术没有辐射,但的确和我们普通概念中电磁辐射有很大不同。
现在已经有一些设备可以实现它:电动牙刷,遥控器,还有一些智能手机。无线充电的原理并不复杂,就是中学物理学到的电磁感应。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流行开来,在于业内没有统一的标准。2008年末业界同盟共同努力推动建立了无线充电联盟,之后推出了国际无线充电的Qi标准,标准的建立,让无线充电技术加速了商用进程。这项被寄予厚望的技术,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会像蓝牙一样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设备。
但是现有的无线充电依然有很多弱点。首先比如必须让被充电设备在2.54厘米范围之内,即近磁场无线充电。要实现远距离大功率无线磁电转换目前还很困难,设备耗能高,浪费大。其二,无限充电的基座并不小,便携性一般,且还是要靠插头连接电源。不少公司在研发其他新技术,使之能隔空充电,让人们使用起来更方便。英特尔在研发一种新的谐振无线充电技术,该技术以超级本为充电源,并且配置了相关软件以及传输发射器。美国无线电力公司Witricity,也在开发更方便的无线充电器,有效充电距离超过感应充电所允许的范围,他们采用和英特尔类似的谐振技术,扩展感应式无线充电的范围,希望用通过空气安全传送电能的方式替代感应式充电系统。
无线充电对手机、电脑、相机等电子产品而言,只是个锦上添花的新功能,但对电动车产业,却有可能是启动整个市场的关键。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没有外露的连接器,彻底避免漏电、跑电等安全隐患。采用无线充电,可以将电源和变压器隐蔽在地下,让汽车在停车处或街边特殊的充电点充电。目前,阻碍无线感应式充电技术大规模运用的瓶颈主要是对于辐射的担忧,因为无线充电会产生强大的磁场。当人或动物位于电动车和充电装置之间时,有可能带来电磁伤害,所以确保无线充电系统的安全性也是一个关节点。
插座,在未来的发展,一切的皆有可能。只要你肯,最终的幻想必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