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巨头占七成江山
然而,落后国外近40年的中国机器人产业,追赶的脚步并不轻松。
“大陆绝大部分机器人生产厂家,用我的话讲,就是拧螺丝,减速机是日本进口的,电机是日本、台湾进口的,系统买的是贝加莱(一家总部位于奥地利的公司)”,广州启帆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坦言,为了购买机器人设备及零部件,利润大多流入外企的口袋。
工控网数据显示,绝大部分机器人市场还是被机器人巨头公司霸占着。截至目前,工业机器人行业四大巨头———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及安川电机、德国库卡都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及合资公司,四大企业已占国内市场比重高达70%。广汽和广日焊装车间所使用的机器人也主要由库卡、ABB、松下、柯马等国外品牌提供。
“自主品牌产品还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发展的要求”,首届中国工业机器人峰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谈道,2013年,中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以中低端的坐标机器人、平面多关节机器人为主,高端的六轴机器人占全球比重不到6%,而外资品牌的多关节机器人在中国的销量达到了62%。
国产机器人寻找蓝海
上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的徐击水一直有个机器人梦。经过近20年积累,通过其他行业赚足了钱的他现在成立了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他认为,国内机器人企业发展要避开“四大家族”已经攻占的红海,如汽车等行业,而要找到细分市场,例如他已经帮助国内许多车轮制造企业实现自动化。
这与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敏佳的策略相似。广州数控是国内少数受到业界认可的机器人自主品牌。何敏佳认为,机器人按照技术难度可以分为3个阶段,单机制造等前2个阶段,国内企业可以依靠价格优势攻占市场。此外,也可以盯准中小企业的需求,暂时放弃大企业。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深圳固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泽湘表示,目前,汽车等工业机器人是已经相对成熟的市场,但这种机器人依旧“傻大笨粗”,而像手机、家电之类的3C领域,是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普及率不及汽车行业的十分之一。
“今天能够制造一台iPhone,明天就能做iMax”,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区域销售总监辛志,在上个月广州举办的机器人峰会上,用PPT和视频展示着库卡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