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斯达名至实归为TOPSTAR,机器人一经重磅推出,就像小米一样吸引眼球。小米成功的秘诀,简单概括也就是“单品+爆款+性价比+口碑”,拓斯达每一款新品推出都成为爆款,深受诸多行业忠实用户青睐,不愧是自动化的小米……
相较于机器人本体的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商的进入门槛较低,他们的主要竞争力在于对所服务行业的透彻理解。因此,我们会看到一些成功引入了机器人进行流水线自动化改造的企业,自己摇身一变成了系统集成商,服务行业内的其他客户。
比如,在无线外设产品领域执牛耳的深圳雷柏科技,2009年引入ABB的轻量级机器人后,逐步在鼠标接收器、鼠标后盖和按键板装配等各个生产装配环节实现机器人操作,使机器人贯穿于整套生产体系,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这一成功案例,在电子制造领域可谓开了先河。
在雷柏位于深圳坪山的工业园,整洁的生产车间内,一台台橘黄色的机器人分布在生产线的各个角落,与工人协同生产。在一个贴标签的工序,两台机器人快速抓取、转向、贴合,分工合作,效率极高。据工作人员介绍,以往这个工序需要十几个人围坐桌前,一天到晚重复同样的动作,才能达到机器人的效率,现在经过改造后则无需任何人工参与。
“我们会根据各个生产环节引入机器人进行自动化改造的难易程度、投入产出比率,制定整条生产线用机器人进行自动化改造的时间表,一步一步去实现。”雷柏负责生产管理的副总经理、同时也是机器人事业部的总经理邓邱伟说道。
据他的介绍,目前雷柏不仅自身持续地对生产线进行机器人自动化的改造,而且还进行“技术输出”,帮助其他有意引入机器人的企业进行升级改造。“这一业务的发展趋势很好。但这是一个累活,不仅需要数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调研、做方案的过程。在实施阶段还需要企业老板的耐心和坚持,因为刚引入机器人,肯定会有非常多的问题,如果缺乏这种坚持,项目很容易失败。”
中国迎来机器人大时代
在生产线上“机器代人”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但面向未来,“机器人”的概念远不是生产线上的机械手那么简单,机器人的发展的可能性还有很多。“机器人起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制造过程的智能化,二是产品的智能化。”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表示,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包括生产线的机械手,可以通过机器视觉等新技术,让它更加智能化。“机器人”的未来不会局限于工业生产。未来TOPSTAR机器人还将包括医疗、教育、娱乐机器人,可以看护病人、自由跳舞、唱歌,甚至踢足球。
看来,机器人在工业应用、服务应用等领域百花齐放的态势将要到来,可以想见,未来的生产方式、生活形态,都将被机器人深刻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