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OT(华星光电)
华星光电目前在深圳已量产一座八代线,玻璃基板的产能为120K/M。据了解,华星光电已经决定在深圳再建一座八代线并于最近动工兴建,预计将于2015年末量产。其生产技术和现行八代线是一样的(a-Si),它的目标是电视市场。为了与TCL集团总体的智能设备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华星光电计划在武汉新建一座AMOLED六代线,该工厂的目标是手持设备。华星光电最近展示了AMOLED面板的样品,其最大尺寸为30”。
CEC-Panda(中电熊猫)
在中国LCD面板厂中,CEC-Panda是在技术和产品结构方面发展较慢的厂商。不过,CEC-Panda将与夏普进行技术合作,新建一座八代线。其实早在2008年夏普就曾向CEC-Panda出售了一座六代线。CEC-Panda计划在南京投资新建的这座八代线中引进夏普的Oxide技术。这座八代线的另一个合资方是TPV,全球最大的电视代工厂商,同时也是中国电子集团的一员。CEC-Panda的八代线将生产电视和智能手持设备面板。不过由于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和巨额的折旧损耗,电视面板在中国很难获得较高的利润;再加上夏普在日本的Oxide八代线主要生产智能手持设备面板,因此夏普极有可能会说服CEC-Panda在中国工厂也以生产智能手持设备面板为主。最近我们发现,CEC-Panda正在改变其八代线的投资比例,如下图所示。这表明夏普参与的部分将变得更多。
Tianma(天马)
天马现在重点投资中小尺寸面板,特别是LTPS和AMOLED面板。目前天马在中国拥有几座四代线,在上海有一座五代线。公司主要向中国本土智能手机厂商如华为、联想、中兴和许多白牌厂商销售智能手机面板。同时三星手机也向天马购买一些中档和低端手机面板。不过天马不只是生产LCD面板,它也从事触控一体化生产,包括内嵌式(on-cell)触控感测面板。天马在厦门的5.5代线从2013年开始量产,不过产品良率一直是个问题。不过这个问题预计在短期内可以解决,因此它并没有妨碍天马继续扩大LTPS和AMOLED产能的计划。天马计划在该5.5代线内安装15K/M的OLED蒸镀设备。天马2014年的目标是使这座5.5代线可以顺利进行量产。据了解,天马另一个新投资是在上海再建一座5.5代线,产能分为两个阶段,每阶段15K/M,该工厂将主要生产LTPS和AMOLED面板。天马计划将厦门工厂的技术诀窍使用到上海5.5代工厂中,确保其能在高性能手持设备市场中保持长期的LTPS和AMOLED产能。将来,天马还有意在厦门新建一座六代线,不过具体计划尚未确定。
SamsungDisplayandLGDisplay
三星和LG都已在中国建造了八代线。三星位于苏州的八代线于2013年末投入使用,主要生产46”、48”和55”面板。LG位于广州的八代工厂线也将投入使用,主要生产42”、49”和55”面板。
AUO(友达)
友达光电(AUO)原本计划在中国昆山建造一座八代线,不仅将目光瞄准中国电视市场,同时也作为针对中国可能增加对电视面板半成品(opencell)征收进口关税的对策。不过,八代线的盈利能力似乎得不到保证。同时AUO发现高分辨率手持设备面板市场发展迅猛,而且AUO的LTPS技术也比中国本土厂商先进,因此AUO改变了其投资计划,从非晶硅八代线转为投资LTPS六代线(请见下图)。然而,AUO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本融资。虽然AUO2013年的利润得到了提高,折旧降低,资本负债率得到了改进,财务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这并不意味着AUO可以很容易地筹措到新一轮投资的资金,更何况目前金融投资者对于TFTLCD行业的前景仍持观望态度。AUO也不排除针对中国大陆内地投资者或银行财团进行投资。
在过去的两年中,富士康一直计划投资天亿项目一座位于中国成都的六代线。但是,由于富士康经常改变其对于高分辨率手持设备面板的生产策略,至今都没有实际的投资行动。最初,富士康计划引进夏普的中小尺寸面板技术,但并不如预期,只能自主开发LTPS技术。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最近我们了解到天亿项目人员开始与设备公司商谈投资事宜。目前第一阶段计划的产能是24K/M。富士康作为苹果iPhone和iPad产品最重要的装配商,它不仅仅满足于只是一个代工厂,而是希望能够建立一条稳定的供应链。因此天亿项目恰好符合富士康的这种发展策略。
CPT(华映)
CPT,台湾一家老LCD厂商,在中国成立了CPT-TG(CPT技术集团)公司。CPT-TG已经在中国投资了一家盖板玻璃工厂。另外在中国一些投资者的支持下,CPT-TG也考虑在中国福州新建一座Oxide和AMOLED世代线。但该计划尚未最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