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机制――将技术创新定位在行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上、实现行业转型升级,产品结构调整的前瞻技术上,吸引高端人才,实现企业、个人价值双赢;按“德、勤、技、能”四个方面对员工加以考核,对考核优秀员工加以重点培养;多措并举,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创新市场机制――在技术创新体系平台建立市场信息化部,在综合市场需求和海量信息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构想;在技术研发阶段,着手产业化研究;所有的研发管理机构都设置市场推广职能,加速产业化推广;通过资源市场、产品市场、技术市场的立体融合,丰富了技术的来源,强化技术的支撑。
去年瓮福集团共申请专利267件,平均1.3天就有一项技术专利发明,为年计划的178%;获得授权专利181件。累计申请专利813件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64件。
一路高歌 自主研发成果闪耀沪昆高铁
国家知识产权局日前公布的新一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由中铁二十三局沪昆客专工程指挥部申报的《用于隧道仰拱施工的仰拱模架》及《钻孔机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两项技术成果获得正式授权,这是沪昆客专工程贵州段在施工中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的运用,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确保了沪昆高铁施工安全和质量。在沪昆客专项目施工中,各家施工单位针对不同的施
工难题纷纷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其中负责土建6标施工任务的中铁二十三局自进场以来,就针对隧道仰拱施工进度慢、质量难以控制和桥梁桩基受熔岩溶洞影响等施工难题,成立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工程技术部部长、技术骨干为主的科技创新小组,围绕重难点项目进行攻关。
“我们标段桥梁桩基因桩长且不良地质发育,施工前期采用传统冲击钻机成孔,卡钻、掉钻现象频繁。尤其是桃花特大桥和小寨坡特大桥为管段内重点控制性的节点工程,必须改变传统的施工方法才能有效解决掉钻卡钻影响工期的问题。”指挥长赵永明在谈起桥梁桩基自动控制器研发的初衷时说。
负责研发的技术小组反复查找文献,进行试验,最终将油井开采中所使用的自动控制器技术引入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6标段桥梁桩基施工。实践证明,钻孔机自动控制系统能集保护、控制、信号测量及显示等功能于一体,在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减少劳动力
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工程成本和施工风险,加快了施工进度。
该项技术成功运用后,取得了巨大成功,管段内小河沟中桥、定坪特大桥、定坪大桥、桃花特大桥等重点控制性的桥梁工程下部
结构相继施工完成,为管段内如期实现架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铁二十三局沪昆客专工程指挥部还研发出具有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产品质量好、能降低工程成本等特点的“隧道工程仰
拱整体模架及配套快速施工技术”和“用于隧道仰拱施工的仰拱模架”,不需进行拆装作业,具备一次拼装到位、施工过程中整体移
动、整体施工,可一次施工12米仰拱,减少人工投入,降低劳动成本,受到沪昆客专贵州公司和中国铁建有限公司领导的一致认可。
通过科技创新,中铁二十三局沪昆客专工程指挥部先后革新工艺、运用技术成果60余项,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论文及工法40余篇,
创造价值1000多万元,确保沪昆客专工程顺利建设,创造一流质量,多次得到业主和监理单位的好评。
舍得投入 威门药业攻克头花蓼野生变家种难题
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投入大量科研经费,先后获得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重大新药
创制项目、省和贵阳市重大专项等系列项目支持,形成10余项核心技术,拥有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
“目前以上专利已实现了专利技术向产业化的转化,所有核心专利技术已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生产销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
绍,产品及技术形成强大的专利技术壁垒,极大增强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
创新原料来源方面,头花蓼是贵州威门药业主导产品热淋清颗粒的主要原料,该药材原来全部来自野生资源。由于农民的大规模
采挖,不仅给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也威胁到了公司的原料供应。
该公司通过实施头花蓼野生变家种的科技创新,解决头花蓼野生变家种的技术难题,建立了头花蓼种植基地,并通过了国家GAP认
证。这一创新,不仅保护了头花蓼野生资源,也保证了公司的原料供应,从而破解了公司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重大瓶颈。
贵州威门药业成立技术中心,专门负责新产品研发,创新产品结构。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内外科研机构的大力协同下,